消费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19页(1578字)

以消费为主体,在研究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诸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揭示消费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以经济学为基础,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律学、营养学、商品学等,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消费经济学具有综合性,并常运用大量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

消费经济学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李嘉图(D.Ricardo)和西斯蒙第(J.C.L.S.de Sismondi)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消费思想,而消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已迅速得以恢复和增长,生产力空前提高,消费品供给极其充裕,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消费者心理和消费方式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减少库存,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避免出现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社会开始按照凯恩斯的主张,加强了对消费和投资的制约因素及其变动前景的研究,做好对居民收入、消费-储蓄决策的预测和分析。

消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消费关系和消费力的矛盾和统一这一整体作为考察对象。其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1)消费在再生产中的地位,即从消费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的联系中,考察消费的种种规定性;(2)消费需要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消费需要发展的规律性;(3)消费力的涵义及其不同层次,消费力形成和实现的规律性;(4)消费关系的内涵和外延,消费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消费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5)关于消费内部的不同侧面的研究,包括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6)关于消费形式的研究,包括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以及消费社会化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研究;(7)关于消费资料、消费劳务的供求关系、调节方式的研究,包括消费和储蓄关系、延期消费和消费信用的研究;(8)消费的运动形态和效果评价标准;(9)消费者权益和消费者保护;(10)消费引导和指导等。此外,消费经济学还可以单独对微观的消费活动及其规律进行考察,研究与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消费者家庭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按照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考察对象,消费经济学可分为宏观消费经济学和微观消费经济学。宏观消费经济学是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考察整个社会消费活动、社会各种消费总量增减,社会消费结构的经济理论。微观消费经济学是采用个量分析方法,考察单个家庭和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消费支出的增减、消费结构变化的经济理论。

消费经济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基本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此前,虽然在许多着作中对消费问题也有论述,但限于时代特点和历史条件,消费经济问题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专门学科。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和信息反馈,对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消费的地位、作用及其运动规律,结合中国的特点分析与借鉴国外研究消费经济问题的论述与方法,已成为国家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迫切需要。因此,进入80年代后,中国学术界开始了对消费经济问题的研究,一批有关专着和教材陆续问世,对提高人们认识与运用消费机制及其运动规律的自觉性起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消费经济学在我国尚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它的理论范畴和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

〖参〗宏观消费经济学

微观消费经济学

西方消费经济学

上一篇:消费价值观 下一篇:宏观消费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