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的消费观
书籍:消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642页(611字)
春秋后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崇尚节俭,注重社会多数人的消费利益,缓和贫富差别的思想。晏婴(约公元前590年至公元前500年)字平仲,东莱国夷维人,春秋后期齐国名相,善于辞令,勇于直谏,为春秋诸侯所敬佩。生平治国以节用为重。主要消费观点有:(1)把个人节用与供养他人消费统一起来。他本人及家属皆以俭朴闻于当世,一件皮衣穿用30年,乘坐旧车弱马,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但这并不妨碍他以相国身份的家产供应大批投奔其门下的食客。“亲戚食其禄而食者五百余家,处士待而举火者亦甚众”(《晏子春秋》)。表明他认为统治者个人节俭应帮助他人的消费。(2)提出“权有无,均贫富”,并告诫统治者要注意社会贫富分化,要缓和因贫富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知其贫富,勿使冻馁,则民亲矣”(《晏子春秋·内篇》)。他把义与利统一起来,把关心社会消费看作是行义的表现。“义以生利,利以丰民”。(3)反对贪财好利,聚敛无度。晏婴认为对财富贪得无厌,不仅不能保富,反而会失富。为此他坚决不受齐王对他以邶殿60邑的赏赐。他主张对财富的占有与消费应有一定限度。他指出,不顾他人利益而殊求无限、贪财好利是取祸之道。“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晏婴从对国家和个人的利害关系上辩证地看待财富的得失,指出贪财好利,挥霍无度所引起的严重后果,从而为历代主张清正廉洁、强本节用的观点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