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秦两汉诗精华》第265页(3427字)
【原文】: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1)乐只君子,邦家之基。(2)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3)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4)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5)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6)乐只君子,遐不眉寿?(7)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8)
南山有构,北山有楰。(9)乐只君子,遐不黄者?(10)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11)
【译文】:
南山莎草爬山陂,北山铺满绿野藜。乐得君子举杯庆,君为英材国根基。乐得君子举杯庆,祝君万寿无穷期。 南山遍野种青桑,北山满坡长白杨。乐得君子举杯庆,君为邦国增荣光。乐得君子举杯庆,祝君万寿永无疆。 南山杞树长得壮,北山李树满山冈。乐得君子举杯庆,民视君为父母亲。乐得君子举杯庆,君子仁爱扬美名。 南山栲树绿山丘,北山杻树满山头。乐得君子举杯庆,岂不祝君永长寿?乐得君子举杯庆,君子美誉传九州。 南山枸树长得密,北山楰树遍山野。乐得君子举杯庆,岂不祝君永高寿?乐得君子举杯庆,保佑子孙恩泽厚。
【集评】:
宋·王质:“春夏之交,草木繁茂,诗人触景生情。大率占国占家,皆当以气象观之;而其气象,古人多即草木而观,《旱麓》、《皇矣》之类是也。周之草木气象如此,则人君声华福寿岂有穷也,所以可乐也。”(《诗总闻》卷十)
宋·李樗:“此诗言得贤,以南山北山为言者。盖言国之有贤者,如山之有草木以自覆盖也。……此诗言众多之木,大抵以见得贤之多也。……诗人之意只言山之有草木以喻国之有贤者,若必一一为说则拘矣。”(《毛诗李黄集解》卷二十)
宋·辅广:“后二章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与首章、次章末句相应。万寿无期、万寿无疆者,愿之之辞也;遐不眉寿、遐不黄耇者,必之之辞也。”(《童子问》卷四)
宋·林岜:“山本高矣,以草木之盛而积其高,喻贤者之有益于邦家也,故诗人发明王者乐得贤人之意。”(《毛诗讲义》卷五)
宋·严粲:“周地之南山则有台,北山则有莱,喻周家得贤之盛,随取随有,乐哉!成王可以为邦家之基本,可以得万物之福而无期也。台莱桑杨杞李栲杻枸楰多其名者,喻贤之多而皆有用也。……得贤则泽及于民,而民……称颂之。”(《诗缉》卷十八)
元·许谦:“上一截初曰邦家之基,以其本而言;次言邦家之光,则发而有光华矣;又次言民之父母,则以其效言也;其下则祝其寿而已。眉寿固寿矣。发白而复黄,面黧而浮垢,又老之甚者也。下一截前两章祝其寿,就君子之身而言。次两章曰德音不已而茂,则以及于人者言之,末则又言保艾其后,又非一时也。此诗虽各以两木起兴,易韵成文,而其言亦有叙也。”(《诗集传名物钞》卷五)
元·刘瑾:“诗中所谓德音,所谓民之父母、邦家之基与光,皆所以美其德也。所谓寿耇者,皆所以祝其寿也。通前《鱼丽》、《嘉鱼》两篇,皆一时乐工所歌。……此诗上下通用之乐。”(《诗传通释》卷九)
元·朱公迁:“三章以前美而后祝,四章以后专于祝,一诗之意亦以渐而深也。”(《诗经疏义会通》卷九)
明·朱善:“前两章先德而后寿,故第三章极言盛德之效,以终前二章之意。第四章先寿而后德,故第五章极言寿考之效,以终第四章之意。言之重辞之复而不厌者,由其爱之深、敬之至而不能已也。盛王之所以待贤者如此,贤者亦孰不乐为之用乎?”(《诗解颐》卷二)
明·季本:“山以生物为性,无物不生;犹人君以爱人为德,无人不爱也。故以山木起兴,台莱桑杨杞李栲杻枸楰,不问小大美恶,或可为食,或可为材,皆无所弃,然后为天地之德;人君于人无所不爱,然后为父母之心,父母之心,乐育之心也。……乐只君子是此诗之大旨。”(《诗说解颐》卷十六)
明·孙鑛:“可谓极其祝颂,然总不出德寿后人三意,而所重似尤在德。”(《评诗经》卷二)
明·吕楠:“《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谷》曰,此其兴何也?曰,台菜多根以兴基,桑杨远观以兴光,杞李庇人养人以兴父母,栲杻高密以兴茂,枸楰长久以兴后。其实能为民之父母,则足以为邦家之基光,可法今而传后也。”(《泾野先生毛诗说序》卷三)
明·朱谋玮:“此诗五章,所举草木各有伦类。台也、莱也,附地者,故曰邦家之基。桑也、杨也,叶之沃着者也,故曰邦家之光。杞也、李也,能多子者也,故曰民之父母。栲杻也、枸楰也,耐久者也,故曰眉寿黄耇。其取材之相当,非直叶韵而已也。”(《诗故》卷六)
明·钟惺:“德寿通篇相错,似乱似整。”(《诗经四卷》)
清·陈启源:“此诗五章,而台莱桑杨杞李栲杻枸楰,取兴于木者凡十焉,皆以为贤者之喻也。《埤雅》缕而析之,每物各竖一义,持说甚优。然《郑笺》云,山有草木以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贤臣以自尊显义,亦平正。”(《毛诗稽古编》卷十)
清·范家相:“姜炳章曰,人君既得贤而乐之,形为歌咏。曰基曰光,语其始也;曰父母曰德音,语其用也;曰眉寿黄耇保艾,要其终也。从今日所得之贤,想到贤者之耄期,并想到贤者之必有贤子孙,无非利我国家皆于今日始之。可谓善说是诗矣。”(《诗谉》卷十一)
清·方玉润:“《小序》谓‘乐得贤’,与前篇‘乐与贤’无异。姚氏驳之,而以为‘此臣工颂天子之诗’,以诗中有‘万寿’、‘父母’等字也。然《仪礼·乡饮酒》及《燕礼》皆用之,则似非专颂天子词矣。……《集传》以为‘燕飨通用之乐’,亦不为过。然自《鱼丽》至此,三诗各有一义。《集传》于《鱼丽》曰‘优宾’,于《嘉鱼》曰‘乐宾’,于此曰‘尊宾’,颇得燕乐次序。朱氏道行曰:‘徐氏曰,《鱼丽》言品物之丰美,故曰优宾。《嘉鱼》言欢欣之交通,故曰乐宾。《南山》颂德祝寿,而德与寿,天下之达尊也,故曰尊宾。三者备,斯燕宾之道尽矣。’然愚按:三诗未必同出一时,不过后王用以入乐,其词义先后重轻适如其序焉云尔。”(《诗经原始》卷九)
近·吴闿生:“《序》:‘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立说甚善。然篇中不见此意。要之诗但为颂祷之词耳。旧评:通篇德寿二义相错成文。”(《诗义会通》卷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
【总案】:
《诗序》说:“《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此诗是周王燕飨宾客、颂德祝寿的乐歌。诗中气氛热烈而庄重,通过反复的叠咏抒写了周王广得贤才的欢愉之情。陆机《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所谓一篇之警策,在诗中就叫做诗眼。诗中十次出现的“乐只君子”,概括了此诗的意旨,是通篇诗中的主词和眼目,实为一篇之警策。诗人以稳固永恒的高山和葱郁繁衍的草木为喻,刻意描写贤才的光辉形象。诗中的兴语与描写对象有着较为深隐的象征意义。诗人以高山和草木为兴语,使诗中的形象更为为生动,诗作的意蕴亦更为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