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大粗隆结核
书籍:骨科疾病诊断标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骨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89页(840字)
股骨大粗隆结核比较常见。多见于21~40岁者,10岁以下的儿童很少见。
(一)病理
股骨大粗隆结核可分为骨型和滑囊型两种。在骨结核中,以中心型为多见。骨型结核的脓液可穿破大粗隆到附近的滑囊,引起继发性大粗隆滑囊结核,反之,大粗隆滑囊结核也可腐蚀大粗隆骨质,引起继发性骨结核。
无论是骨型或滑囊型结核,所产生的脓液均常流注至大粗隆外侧、前方和后方;偶尔沿臀中肌、臀小肌向上流窜,或因重力而向下流注于阔筋膜与股外侧肌之间。有时也可到达膝关节附近,甚有穿破膝关节囊,引起膝关节结核者,脓肿破溃形成窦道。长久的脓肿可发生钙化。
大粗隆结核有时会波及髋关节。侵入的途径可以穿破股骨颈,也可穿破股骨头。如发生于儿童,病变附近组织可以充血,刺激股骨上端骨骺,加速发育,致使股骨颈干角增大,最大达150°,使患侧比健侧长1~2cm。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早期症状不明显。疼痛、肿胀和压痛限于局部,跛行与髋关节功能受限不明显。故常被忽视,直至出现脓肿时方就诊。脓肿溃破形成窦道。
2.X线表现 骨型结核可见典型的骨松质结核改变;滑囊型结核仅见软组织肿胀和局部骨质疏松。脓肿在晚期常发生钙化。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型结核的诊断一般都比较容易,应与类风湿性大粗隆滑囊炎、骨巨细胞瘤、骨转移癌、慢性骨脓肿相鉴别。滑囊型结核的诊断则比较困难,首先要排除下垂脓肿的可能,还应与非特异性滑囊炎、脂肪瘤等作鉴别。
上一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一篇:骨科疾病诊断标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