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生活与神仙宴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1-04 06:44:22

那次大同之行,朱厚照收获有二:一是与李凤姐演绎了游龙戏凤的传奇故事;一是吃了平生最好的一顿饭——神仙宴。

神仙宴的特色就是:三菜一汤可以卖出两千两银子,且买主还觉得这钱花得不冤枉!

两千两银子是何概念?

——据货币研究者考据载,明清时期的一两银子折合如今人民币大概是450元~1000元。也就是说吃上这「三菜一汤」,放到现今的花费在90万至200万人民币之间。

然而,万历年间一位二品官员年俸仅为152两,吃上这一餐,至少得一位位列九卿的大员不吃不喝的,蓄上十五年。

冯保说得轻松:两千两银子的三菜一汤,是一盘豆腐,一盘瓜子,一盘青菜,一碗清汤,貌似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小二起头掇上的是一盘熘得红红的瓜子仁。

由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布,一盘码得整整齐齐的薄肉片,上面撒上翡翠葱花。吃在口里,滑爽Q弹。所选的肉全是八哥的舌头。八哥叫声最得人心,一盘小舌头,得一千多只的八哥。

八哥毕竟不是鸡鸭鹅等,一般家中饲养的禽类。想取舌头,须得到树林中一只只逮去。这一千来只的八哥不得几十号人、忙将一月半月的?一只八哥最精华的部分就是舌头了,取了舌头,八哥肉就没啥吃头了。

菜也因此身价倍增。

第二上的是「豆腐脑」。

雪白雪白的豆腐脑上,配着几片切得极薄的玉兰片。口感自是鲜腻致极,只需舌尖轻轻一抿便滑下肚,在食管里一阵清凉。

此豆腐脑当然亦非彼豆腐脑,所取食材为画眉的脑髓。一只画眉的脑髓能有多大,比一滴露珠还小。做一盘豆腐脑至少得两千多只的画眉。

第三上的是青菜。

碧绿如翠,细若松针的青菜。是采自西域昆仑千仞雪壁之上的雪龙须。

雪龙须以每年十月采撷为宜。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任何时候都保持碧绿如翠的颜色。只昆仑常年风雪迷漫无路可走,采雪龙须的人,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雪崩压死,多半九死一生。惟其如此,雪龙须价值才远远超过银子,一斤银子只换得回一两雪龙须。

第四道上的是一碗清汤——龙泉汤。

汤体通透,以及说是汤,其实更像是一碗透低儿的清水。热气腾腾地盛在青色薄胎大海碗里,看似清水,其实鲜美至极。

这道菜原料简单,做工却很特别。先把一只瓦罐支在明火炉上,里头放的是清水。瓦罐顶上有一根绳子垂下来,下端安一只钩子。待瓦罐里的清水煮沸,厨师就将一条活蹦乱跳的雄鲤鱼捉起,用钩子钩住鲤鱼的尾巴,让它的头对着瓦罐,鱼嘴隔滚水大约一寸。瓦罐里的热气冲上来,鲤鱼烫得难受,挣动之中,嘴里便会有涎水滴出。

须知这涎水是命汁儿,若不是遇热扳命,这涎水是决计滴不出来的,如此折腾不了几下,鲤鱼就会气息奄奄,此时它的命汁也所剩无几了。厨师便把这条鲤鱼换下,再钩上一条新鲜的,待这条鱼的命汁儿滴得差不多了,再换上一条,如此换上换下,一碗汤大约得二三百条雄鲤鱼。这鱼汁取得,也不用其它调料,只需稍稍给点盐即可。

此三菜一汤听起来低调,讲究的是清淡甘和,淡而不斋,取得却最上乘的原汁原味。小皇帝之前不曾吃过这样的食物,只声称值了。

从神仙楼出来已是午时,烈日当空,路上似有火苗在蹿。各式琳琅的物件满街都是,热辣的空气中漫着各家小二打着蔫的叫唤。他看都不及地看,只有一股火气从他的脚后腿缓缓升起,各人有了各人的心事。冯保的一顿慷慨招待,最终伏下了五年后朱翊钧对他疯狂地清算。

那个当时,皇帝每餐定额不得超过十五两,皇后妃子不得超过五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一个坐拥四海,最有权利或是资格享受天下的人,居然得由一个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太监引荐,才得偿神仙宴,小皇帝此刻的心情,该有多复杂,这该是多大的讽刺。

神仙宴的做法到底有些匪夷所思,真伪难断。不过有了突出奇想,成事到也不难了。到是这一情节也勾起了我对一段视频的记忆——

视频上某酒家推出的至少三人抱的奢华版海鲜蒸,那揭来笼盖后,仙气缭绕下码得齐整的龙虾九头鲍等,是能证明此酒家的创意新颖,虽也引来上宾嘘唏声不绝,比起古人的神仙宴算得了什么?我们如今的生活的确越来富裕了,那接下来的精神又该如何安放?

我们以为拥有科学作为武器,足迹遍步天下,视界远比古人开阔,便有了凌驾古人之上的资本,可以对古代文明与智慧嗤之以鼻。殊不知没有文化打底的空虚,最多不过是流于浅表的走马观花。不消说文化境界上与古人有天壤之别,便是连吃我们也远远不及。

事实上,作为齐物论者和素食者,无论读到那令人咋舌的三菜一场,还是看到那奢华版的海鲜蒸,心中都难免愕然。一则叹人类不可扼制的口服之欲,实则不该亦不忍;一则想到古今对照,与那两千两银子含而不露的低调相比,张扬的海鲜大而全更好似庄农进京式的炫富,大则大已,却大而无当。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人活着一半的乐趣在于我们与世界的互动,还有一半在于感受。所谓感受,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们的感观与心灵。眼见其色,耳闻其声,是感受。见其色而知其美,闻其声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样的美色,同样的和声,却因各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与天资境遇而不同。

经典无异于是开启感受的不二法门。它让我们的心灵更温婉,情感更细腻,文字更丰满,从而有了表达世界美好的余裕。这些日常的积累,可能不会变成唾手可及的财富,却让我们活得有别于其他人。

人生至乐,诸希珍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