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樣说书法:略说封面题字
有时候,决定买不买一本书的理由,居然是喜不喜欢封面题字。
这在别人听起来匪夷所思,在我却是再正常不过的理由。选择买一本书,首先看到的便是封面,书名之字第一个映入眼帘。宋体字黑体字无可厚非,电脑美术字还则罢了。若系书法题字,扫一眼便高下立辨,遇到俗人所题俗字,我是连翻看的兴趣都没有的。
题字收集
宋椠元刻,亦或明清善本,封面多取诸刻胥手刻,大都泛着精光,和书浑然一体,美轮美奂,绝对是文物艺术品,是不容置喙的。清代金石学再兴,法帖拓本传世者,多由金石家自题,无论翁方纲、黄小松、何绍基、阮芸台、陈介祺、吴大澂,费念慈等,各有各的美,无复多言,想想就醉了。
民国图书,工业印刷已经普及。流传到现在的珂罗版、石印本,封面也多有当时名流题写,翁同龢、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郑孝胥哪个都不会弱。尤其鲁迅先生的书,每本书的封面都是其自己设计自己题字,早已经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解放后的出版业,便利工农兵阅读,审美就下,大多改成美术字做封面。不过,也不尽然。古典文史类图书,郭沫若可是没少题。廿四史系列、书法法帖等,定难逃此公魔爪,至于欣赏与否,见仁见智。研究红学的周汝昌先生对郭沫若题字视为不祥之物,连佛头着粪尚且不如。当然,这是其个见,或许掺杂有个人的恩怨成分在里面吧。
茅盾和鲁迅郭沫若并称,也为不少出版物题字,大都精美绝伦,人美版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作品集,便是此公题写。
矛盾题字
文学家叶圣陶、俞平伯,佛居士赵朴初,史学家谢刚主、校雠学家程千帆,博物馆界史树青、王世襄等都擅书,书法各有韵致,所题书名也都各有千秋,但,绝不稍离风雅。
赵朴初题字
人民文学社的四大名著,封面题字是上海沈尹默,四本书印刷量巨大,其二王一路书风的题字可谓风靡一时。另一个上海的书家叫周慧珺,也题了不少书名。我是怕看到她的题字,有其题字者,绝不购买。
人民文学社有一大批古代典籍、诗论、艺术批评类的书,书名是谢无量先生题写,谢老书法淳古天真,风流蕴藉,自有一股书卷气在,我偏爱其书法,见其题字之书必购,是以藏量颇夥。
党内以书法名世者以舒同为巨,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此公以其胖乎乎的改良颜楷,为不少出版物题过封面,我总认为其字不古,板正苍白,了无风致,见其题字之书,敬而远之。倒是另一位同样写颜楷的党内才子李一氓笔下饶有古趣,偶然有其题写封面,却能出彩。
李一氓题字
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第二任主席胖乎乎的启功先生写瘦劲纤长的启功体,颇合题签。其题字之书,数量颇巨。
当代专门以题签名世者,大约非上海顾廷龙先生莫属。我的藏书里就有不少是其题写,大部分是工具书。有好事者专门收集其封面题字之书,汇为一编,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钱钟书杨绛伉俪,均擅书,却不轻易示人。二人有著作出版,便互题书名,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江浙文脉绵厚,鄞县沙孟海擅书,其题写封面,大笔如椽,雄浑劲健,惜乎不能多见。
钱钟书题字
远居海外的张充和女士去年辞世。她是沈尹默的弟子,其书法倒是有出蓝之致,我的朋友有书为其所题签,小楷隽永,颇合古制。
当代健在者饶宗颐先生过百岁矣,可谓人瑞,其题字之书颇丰,仅其自著,撷取封面,也编有一巨册。
某出版社有个社长,据闻现在是某协会主席了吧,市场上其题字之书多有流行,可惜,老有错别字。这样的书放在书房,容易看坏了眼睛。慎之,慎之。
中原文脉,自北宋以降便蜕尽王气,退居边缘。解放后更是文化贫瘠,几无好书出版。偶有书法题字之书,多为地方之俗体,远离风雅,斯文扫地。偶见钱君匋、费新我题字者,钱字平庸,至于费,早沦为江湖派矣。
偶因整理旧书,又见妙品题签,拉杂出许多闲话。不免挂一漏万,观者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