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笔记的三大分类,六种方式
某次晒了自己正在读书,有朋友看到书上的笔记后吐槽,在书上做笔记已经够让人受不了了,划的线还那么难看。
我……
要不要在书上做笔记,已经是跟相不相信中医,吃不吃转基因一样能割裂朋友圈的严重问题。强迫症患者要保持书的纯洁,而笔记派要通过在书上写写画画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这道题没有对错,不同人的不同阅读方式而已。
而我是个两面派。
一开始也尽量避免破坏书的干净完整,不仅不会在上面笔记,连腰封这种无用的东西都会保留,一本书从书店买回来是什么样,读完后基本还是那个样。所以我才懂强迫症读者看到书上“污点”时的那一份沮丧。
后来逐渐习惯了在书上笔记的原因是因为懒,懒得再一字一句的摘抄喜欢的句子,懒得随时要带着笔记本,于是开始拿着笔直接在书本上跟作者交流了起来。划重点,圈关键词,记下突然想到的观点……
常言道,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于是我成了不在书上做笔记就不舒服党,出门带了书却没有带着铅笔,整个人都会是一种焦虑的状态。
记笔记的好处有很多,提神,加深理解,提炼观点,记录一闪而过的念头。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记笔记的正确方式。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第五章,作者用了一个小节来讲记笔记的正确方式。
他提出了记笔记的七种方式(有一条略重复,我就将其删减成了六种),以及笔记内容的三大分类。
关于记笔记的方式
画底线:在重点或喜欢的句子下划线。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它符号:强调书中的重要申明和段落,但需慎用。你还可以通过折角、书签完成。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在空白处记下其它页码:强调书中其它地方有与当前阅读页相同、相关,或完全相反的观点,方便从整体上把握全书。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方便查询(比如专业词汇)、收藏(比如作者提到的其它资料与书)。
在书业空白处做笔记:还记得阅读时要带着的问题吗?有结果的话请随时记下来。
关于笔记的分类
结构笔记: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它谈论的是什么?作者用了怎样的框架来陈述观点?这些问题是读者需要自己回答并记录的,理清它们即是理解了一本书的结构。
概念笔记:随着阅读的深入,笔记就不再只是简单的结构,而是概念,是作者的观点,乃至读者自己产生的观点。
辩证笔记:当你开始做主题阅读时(阅读的第四个层次),需要读相同主题下的不同书籍,这时候的笔记就不能再是单纯的集中在一本书上,是好几本书的共同笔记,他们的共识与差异。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全行业/学科的发展。
有没有感到很简单,所有方法讲到最后其实都蛮简单,关键是你有没有去尝试。
下一篇,我们进入阅读的第一、二两个层次吧。
@嬉皮王小贝:阅读.艺文.日本文化.新媒体资讯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