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完全在拍“双十一”的你啊
非常擅长情感嫁接,为自己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找到理由。
你再给我说一次?
严重者像女主角这样的,会看到商场里的人形模特在和自己对话,说服你买下这件商品。
“它会让你的眼睛看上去更大。”
“它会让你的发型看上去更高贵。”
“它会让你在面试上大放异彩。”
如此精准地戳中购物癖们的痛楚,让人很好奇同名原著小说索菲·金塞拉是个怎样的人。
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回答到:
“其实这本书里的女主角是多个人的结合体,我也在其中,但我不是她,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的确是参考了自己过去很多的荒唐经历,只不过是把我过去疯狂迷恋各种名牌的日子加以放大,然后再加上我身边不少这类朋友的经历,最后就完成了这本书的主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的确可以看成是我的‘自白’,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仿效。”
索菲·金塞拉
哼,你觉得我会相信吗?
当然《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并不只是单纯描写购物癖们的疯狂心理,也有用诙谐的方法警示人们要“理性消费”。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防剁手法则,全都是为了大家下个月能吃到新鲜一点的土啊。
这里建议大家“双重冻结”。
先是去银行冻结,然后是真的把你的卡冻起来,Don't trust yourself.
优点:解冻需要至少两个工作日,凿冰块也没有那么容易(女生可能需要男生的帮助),程序繁琐,有利于失去消费冲动。
缺点:信念不坚定者依旧可以暴力解冻。
每次消费之前,都要在心底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真的需要它吗?”
“它有没有别的替代品?”
“买了它会给我造成什么样的负担?”
(我试过了,然而并没有什么X用)
以此来给自己造成“内疚感”、“负罪感”,从此打消消费冲动。
优点:当你的回答是“NO”,说明你长大了。
缺点:当你的回答是“YES”,那就当我没说过这条。
简单的来说就是说出你的故事,让大家一起监督你,戒除你的瘾症。
当行为形成集体化,就有可能成为内心的戒律。
口号:“我要看好钱包,我不要购物。”
优点:容易形成集体氛围,得到外界力量的帮助让自己不那么孤独。
缺点:都是一群心智不坚定的人,说不定谁的一点小耸动的心态就能让洪水决堤。
咳咳,敲黑板了啊~大家翻到《电锯惊魂》第六部,看到影片最开始的那个“看看谁切的肉多”的游戏。
这简直就是剁手界的教科书啊,那些天天喊着要在双十一剁手的好好学好好看。
优点:惊悚至极,能完完全全转移注意力,达到错过购物时间的目的。
缺点: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者,很有可能去找某宝寻求安慰。
自从马云爸爸给我们传授了“成功”的秘诀以来(加入购物车成功和支付成功),我们似乎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便捷度和生活质量,但有没有感觉无形之中也被束缚住了手脚。
为了得到这些“身外之物”,我们每个月要把多少工资拿去还花呗、信用卡,还剩多少财富是可以由自己支配的?
每当看到那些分期购买的物品渐渐发黄、遗弃,而分期的款项还要还十来个月,难道就不会心有不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