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处理人物的年龄丨《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学习笔记
准确处理人物的年龄
这是关于人物年龄的练习。
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之前在一个文学网站的作者群听课时遇到过。
那天,那个老师一个多小时都在讲这个问题,可是我一点也听不进去。
可能是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不行。
不过说真的那位老师也没有讲的这么明白。
这节课开宗明义。
与年龄相关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然后在不特意说明或直接表示的情况下,让读者知道人物年龄。
第二,如何让读者感到年龄(不管是直接说明还是间接暗示)真实可信。
1
可以通过对人物外貌、情感、心里和行为的恰当的细节描写,以及借助叙事声音达到目的。
关于这个,其实QQ群的那位老师也讲过。
以符合人物年龄身份的声音讲故事,只要你做好铺垫,读者就会信以为真。
要知道人的外貌、情感、心里和行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是有明显不同的。
不然就不会有代沟了。
现在连《人民日报》的文章里面都有打call这个词了。你说作者是几零后。
这就是告诉读者人物年龄的办法。以那个年龄段的人物的心理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
2
孩子的年龄。
作者称优秀的作家不仅能创造出任何年龄段的孩子,还能创造出年龄性格不符的孩子。
我好像就属于那种年龄性格不符的孩子。
小时候基本上和比我年长的孩子一起玩。而且有的大孩子还得听我的。
属于比较早熟的。其他孩子在我眼里基本上属于幼齿。
3
两姐妹走在路上。遇到一个女人向她们要钱。
这是一个向低年级同学要钱的场景描写。要求先描写要钱过程。姐妹两个一个六岁,一个十三岁。她们会不会与那个女人周旋哪?大孩子什么反应啊?小孩子什么反应啊?
三个人的戏份要一样。
重点是,事情发生之后姐妹两个要分别把事情告诉校长。
就是说,这个场景描写完毕,还要分别以姐妹两个的声音叙述这个场景。
这个练习我并没有做,不过这让我想起来一部电影。
《罗生门》。
会不会出现罗生门哪?
4
好像跑题了。
其实不然。
罗生门里面的每一个人讲述故事的时候,其实都是符合人物年龄身份的。
同一个故事。不同背景的人,讲述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讲述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各种年龄、性格、职业、性别的人都会把这个故事重新诠释一番。
印象最深的当属那个强盗,他讲述过程中基本上以吹牛逼为主。
那个女人当然会强调自己不得已才怎么着的。
有些时候,所谓的真实跟事实本身关系不大,只要符合人物身份,就会给读者真实感。
总结
写作过程中要问自己,这些人物的举止言谈符合人物的年龄吗?动作、语调、用词跟他们协调吗?文章能够让我们相信人物描写符合人物年龄吗?
做到这个并不容易。办法没别的,多观察生活,多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