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巅峰跌入谷底是什么样的体验,唐伯虎用一生作了回答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1-15 09:45:08

萃花近日在艺术圈里提了个问:“如何优雅的表现自己不食人间烟火?”江南大才子唐伯不负众望,获得最高票数点赞量。

这句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72小时油米未进,一点都不觉得饿呢!”大概受过影视剧荼毒,知晓才高八斗、恃才傲物的唐伯虎,晚年要靠卖画为生,并且生意不怎么好的人并不多。这句诗其实是在感慨生活的艰辛,出自他晚年所作的《贫士吟》。

唐伯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

打小他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16岁考上了秀才,18岁结婚组了小家庭。闲来无事最爱去黄茅渚的熨斗柄,还给它画了幅画,作了首诗。

《黄茅渚小景图》 唐寅  上海博物馆  “黄茅石壁一百丈,熨斗湖水三十湾。” (选自《为邱咨画熨斗炳图》)

画卷中我们能看到黄茅渚头的熨斗柄,突兀而出,高高耸立在湖边,诗里的“一百丈”,“三十湾”一目了然:水湾里丛生的细草,飞过的四五只鸟儿,水中有两艘小船,岸头的一位高士在远眺。

山石皴法用的是焦墨作铁丝皴或乱柴皴,再用淡墨渲染,皴法稠密,石质坚凝。这种笔墨得益于他早年师“明四家”的沈周。

但与吴地其他画家不同的是,唐寅走过山川湖海,胸中充满千山万壑,他的画作有着别具一格的雄浑之气。但同他晚期的画作比,还是能看出稚嫩。

谁曾料想,声名鹊起的唐伯虎自24岁起,遭遇父母、妻儿、妹妹相继离世。29岁那年,重振旗鼓参加应天府乡试中解元,本以为当公务员妥妥的,却卷进了作弊案。不仅含冤下狱,还被终生禁考。

自此,唐伯虎在逃禅与放浪人生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这幅《桐阴清梦图》目前被学者认为是唐寅于作弊案之后所作。

《桐阴清梦图》 唐寅  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上题有他自己的七绝诗一首:“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试醉眠来;此生已谢功名念,清梦应无到古槐。”

这里用到了“南柯一梦”的典故,唐代姓淳于名棼的人,梦到槐安国,娶了漂亮的公主,当了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而画中一位高士躺在交椅上,双眼紧闭,面色红润,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正沉浸在美梦中。

用水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人物面部轮廓,简练而精准,人物的气韵尽显;在胡须上则用的是浓墨细写,像在微微飘动;繁简浓淡对比鲜明,更显丰神。

人物衣纹描法刚柔相济,挥洒连绵,也能让人联想到他草书的笔法。坐的交椅甚至细致到铆钉和椅背的织纹。

梧桐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唐伯虎画这幅画的是劝诫自己,断了科考的念头,科考不如做梦。

但另一方面他也免不了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借诗画作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名作《秋风纨扇图》。

《秋风纨扇图》 唐寅 上海博物馆

这种纯水墨人物画有一种明媚与超逸,他的仕女画之所以独领风骚,不仅是因为生平多风韵,也因为他的书卷气与骨子里的纯真气,甩了同时代以及之后的甜俗美人几条街。

这幅画笔墨富于变化,画法兼工带写,人物的勾勒,湖石的渲染极其熟练。

在衣服纹路的处理上,一反前人的细柔长线条,下摆改用略带方折也不失流畅的细线,“秋风”被衣裙扬起的裙摆诠释,全画纯用白描,用淡墨染衣带,身旁的竹丛林采用双钩,丰富了画卷色泽。

背景极少,大块空白营造出秋风萧瑟的氛围,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得不到怜爱,就像秋风起后,被搁置的纨扇,突出了美人的悲惨境遇。

画卷左上题有:“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如果不是历经沧桑,难有如此沉重的感伤。唐伯虎也以美人自况,感慨世态炎凉。才华横溢如唐寅,他豪气与细润兼具的风格,在吴门几乎是独有的。

可一生失意,晚年生活贫艰,靠卖画为生,也曾写下“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苦于山水画无人问津,心灰意冷的唐伯虎学会顺应市场,终日出入市井之间,画了大量春宫图。(未成年人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仕途失意的唐伯虎认为自己与风尘女子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为她们执笔,同时也是为了反抗封建礼教。在最后一个妻子离世后,唐伯虎皈依佛门,号“六如居士”。

好不容易在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聘到南昌,却发现自己身陷政治阴谋之中,于是装疯回到家乡,在1523年留下绝笔:“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他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然,带走了孤独与落寞,却将才情留在了人间。

为了让大家缓解一下悲伤的情绪,萃花带来一个好消息。

上海博物馆书画常设展进行微调,会展出在上博人民广场馆二十年中从没有展出过《秋风纨扇图轴》。因为是纸本,长期悬挂容易对文物产生损害,所以这件作品将在两个月后提前撤下。

自10月20日开始,展期为两个月。大家赶紧收拾收拾,看唐寅去吧!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