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青楼十二重——简析“青楼”语义的演变
大道青楼十二重
——简析“青楼”语义的演变
王传学
“青楼”原指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专指帝王的居所。《南史·齐本纪》载:“武帝兴光楼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帝曰:‘武帝不巧,何不纯用琉璃?’”齐武帝建了一座兴光楼,楼上都用青漆涂饰,时人称之为“青楼”,这是“青楼”一词的最早来源。全部用青漆涂饰的“青楼”本来就已经够豪华的了,南齐的废帝东昏侯萧宝卷还嫌不够豪华,说:“武帝还是不够巧,干吗不全部用琉璃装饰?”
“青楼”在后来的诗文中也指豪华的居所。如三国诗人曹植的《美女篇》: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这几句是交代美女的住处,点明她的高贵门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楼里。“青楼”“高门”“重关”,说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而是大家闺秀。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写官宦子弟的娱乐场所极其奢华。“青楼”,指豪华的楼房。
唐代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之五写道: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绿树间的小鸟开始歌唱,宫殿中舞女的身影在晨光中逐渐清晰。“青楼”,指宫女居住的地方。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青楼曲二首》(其二)写道: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全诗的意思是: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青楼”,指女子居住的楼房。
唐代诗人张籍的《妾薄命》诗中写道:
与君一日为夫妇,千年万岁亦相守。
君爱龙城征战功,妾愿青楼歌乐同。
全诗写妻子对丈夫喜欢长年在外征战,不顾家庭的埋怨。“青楼”,指女子居住的楼房。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是青楼乃帝王之居。故曹植诗‘青楼临大路’,骆宾王诗‘大道青楼十二重’,言其华也。今以妓为青楼,误矣。梁刘邈诗 曰:‘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殆称妓居之始。”
古人诗文中第一次将妓院比作“青楼”,见于南朝梁刘邈的《万山见采桑人》一诗:
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
逐伴西蚕路,相携东陌头。
叶尽时移树,枝高乍易钩。
丝绳挂且脱,金笼写复收。
蚕饥日已暮,讵为使君留。
倡本义为歌舞艺人,后来用作妓女的专称。在刘邈之前,“青楼”肯定已经指代妓院了,刘邈不过因袭前人,将“青楼”一词入诗了而已。
“青楼”作为妓院的溢美之词,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时有出现,最有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的《遣怀》诗: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是诗人回忆往昔放荡生涯,进而悔恨沉沦的抒情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是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和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首句追叙自己在扬州的生活:放浪形骸,沉湎于酒色。以“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女子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三句写留连美色太久,十年冶游,于今方才省悟。四句写觉醒后的感伤,一身声名丧失殆尽,仅存青楼薄幸之名。自嘲自责,抑郁诙谐。但仔细体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即便是在扬州生活之时,亦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丝惬意的感觉。“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女子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 “青楼”,代指青楼女子,即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