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争议很大,但确实非常好看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2-05 12:39:09

《这本书争议很大,但确实非常好看》by 一凡有话说

文|一凡

大明王朝国运的转折,按黄先生的考察,历史是给过机会的。然而,历史的选择,只会是势所必然后的事实,却不可能存在侥幸••••••from一凡有话说 《这本书争议很大,但确实非常好看》

01

如果说《明朝那些事儿》的贡献,在于让最最普通的读者,也有了阅读历史书籍的欲求。那么,黄仁宇先生这部《万历十五年》的价值,则是链接起了普通大众与学者精英,在解读历史上的共同兴趣。

该书在写作方法上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在史料辨别上极具考究的功夫,在研究论证上广博深远的视野,这些光彩照人的“业绩”,无疑都让她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对于史料的搜集与考证,以及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当然是一个史学研究者的基本素养,也是历史书写中绕不开的“备用品”。

这一点,本书和其他很多优秀的史学著作一样,达到了“要求”。实际上,由于作者所处的写作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的独特优势,即可以尽量直接的吸收汉学界,或者说西方价值观视域下的相关成果,使其在这方面的表现要更令人满意。

02

真正刺激人们阅读神经的,当然要首推她的写作方法。史学向来是一门讲究严谨的学问,加上历史本身的沉重感,使得写作者的心态和思维,都容易趋于保守。常常是有血有肉的人的历史,缺往往被写的呆板无趣。

历史书写的方法问题,即呈现方式,绝对不是什么小事。这个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历史认知和研究的兴趣。

正如《三国演义》永远要比《三国志》流行,我并非无知到要去否认后者的价值,只是想说明,同样一个事物,选取不同的解读视角和呈现方式,会导致不同的传播效果,进而左右人们对真相可能的认识。

看似有点扯远了,其实没有。既然是写作方法,呈现方式的问题,自然无需我赘言,还需读者君,亲自走一回,或可知也。

《这本书争议很大,但确实非常好看》by 一凡有话说

古今多少事

03

除此之外,本书所蕴含的历史哲学方面的价值,特别需要注意。这不但是作者在叙事时,理应要尽可能的去升华,而且读者自己也必须要心有所得——不是随意的延伸或武断的定论,而是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去考量,并结合、反馈到自己人生,得失、成败的“经验论”里。

大明王朝国运的转折,按黄先生的考察,历史是给过机会的。

然而,历史的选择,只会是势所必然后的事实,却不可能存在侥幸。

以我们后来人的眼光,去梳理当时的“迷雾”,大明深入骨髓的顽疾,表面上是制度,实际上是思想。除了本能的行为反应,思想观念一直都是引导人行动的统帅。

简要的说,汉文化根植于亚欧大陆广袤的土地上,先天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们的祖先安于稳定,很难有走出去的必要与可能;儒家思想尤其注重道德观念且渗透到诸多方面,整个社会的阶层也相对固化;学术界、思想界的环境和传统使然,自由与独立的挣扎常常是举步维艰。

04

虽然我们也有足够的胸怀,“及时”地吸纳异域文明的精彩,但到底还是缺乏走出去与创新的思想观念并实践。

安逸、陶醉的结果,只能是被迫去改变。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或许早已埋下了伏笔。

历史的可怕,不仅有大势所趋的动荡,更有个人际遇的难言之隐。

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都不可避免的参与了自己所处的时代。除了留给后人的唏嘘慨叹,他们自己也经历了很多。

推荐阅读:

我熬了很多汤,但属这一碗最毒

你必须做你自己,或许才会有路可走

相思已成病,对面却不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