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是爸妈问题的显现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2-06 17:25:09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1岁,时间过得太快,一转眼,这个在我怀里的小北鼻,已经开始学走路,学说话了。但是,我全然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养育这个小男孩,心里感到莫名的恐惧。我很迫切需要育儿专家的指导,碰巧樊登老师在读书会讲了<养育男孩>这本书,我认认真真听了两次精华解读,还不够,再读了一次这本书,让我对培育好男孩,有了很大的信心。

作者史蒂夫•比达尔夫,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育儿类畅销书作家。他把男孩的成长分为显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6岁,温柔岁月;第二阶段,6岁到13岁,他们尝试学着成为男人;第三阶段,14岁以上,向男人进军。这本书的核心是帮助父母如何让男孩健康地成为一个男人,提供了很多可以学习的方法。

我们家的男人,虽然都没有出现暴力、犯罪、吸毒、同性恋等社会问题,但是不代表,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快乐的,积极阳光的。哪怕宝爸一直都是走正规路线长大成人的,也不代表他可以把我们的宝宝引导到健康的路线,毕竟,他的成长过程,也有很多的焦灼,很多的与父母对抗。

目前来说,我的关注点在0-6岁这个区间。通过书中的内容,联想到自己经历的事情,真正感觉,教育在东西方,其实有很多的共同点。

宝宝近段时间体检的时候,医生说宝宝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建议我们把他送到早教班。由于当时体检是爷爷奶奶带去的,我和先生不在场。医生的话让他们很担心,差点就报了早教班。不过他们还是回来了,跟我们商量再决定。

上反对,把书里学到的知识,向公公婆婆解释。书里说道,男孩不宜过早入托,大量研究表明,与女孩相比,男孩对分离更容易感到焦虑。家里人用心的看护,能让他时刻感觉家的温暖。动手能力,可以慢慢培养。医生体检的内容,我们都没有刻意训练,而且宝宝认生人,也不配合,也是在情在理。我建议他们,可以训练宝宝的动手能力,果然,一周之后,他就能轻手熟路运用了。

如果我不去刻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我也会为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焦虑不安,恨不得把医生的建议,都当作如获至宝。

爸爸与儿子,好爸爸应该怎么做?现在很多公号都在说丧偶式的育儿,在中国很多家庭很普遍。许多爸爸更愿意加班,把挣来的钱,送孩子进辅导班。也有很多爸爸,即使是晚上或者周末在家,都是沉迷游戏,对孩子不管不问。

有一个朋友,儿子还在腹中的时候,她与先生的婚姻就飘摇玉坠。整个怀孕期间,她都基本上没有跟孩子父亲在一起。等孩子生下来,她也是一直住在娘家,她先生在外地上班。她的宝宝极度没有安全感,一岁之前,晚上睡觉,都是抱着睡的,这个朋友苦不堪言,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愧疚,不能给他一个好健全的环境。

无独有偶,听另外一个朋友说,她朋友的儿子3岁的时候,喜欢把玩自己的阴茎。他先生每天下班都是在家里玩游戏,根本不关注儿子。他们发现了儿子这个行为,这个爸爸二话不说,把儿子吊起来,狠狠地打了一顿。从此,这个儿子见到爸爸,就像老见到,但是儿子还是会偷偷藏起来玩阴茎,后来看了心里医生,这位爸爸才后悔对儿子的粗暴与爱的缺失。

这就是父爱的缺失,例子不胜枚举。好在现在很多爸爸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爸爸的爱和教导,是无可替代的,奶爸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光荣的称号。

爸爸很重要,妈妈与儿子呢?妈妈是儿子的“第一个情人”,妈妈是家庭的主导者,能够帮助儿子建立自信,将影响儿子的择偶观,对他的人生幸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一期《妈妈咪呀》里的一个表演钢管舞的妈妈,年近40了,她不是专业出身,但是她很努力,动作也到位。她说她以前是全职妈妈,跟社会完全脱节了,辅导儿子做功课,儿子一句,你会吗?深深地伤害了她。慢慢地,儿子也不愿意跟她交流,家长会,也不愿意叫她参加。后来她重新审视自己,决定改变儿子对她的看法。于是她报了舞蹈班,发现了自己跳钢管舞的天赋,每天很刻苦练习,现在是钢管舞老师。孩子以她为荣,也变得阳光自信,见到同学就很自豪地说妈妈是舞蹈老师。

女人在生了孩子之后,可以做全职妈妈,可以做职场妈妈,或者是自由职业的妈妈。但是无论是什么形式,都要不断提升自己,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妈妈,一无是处,只会家长家短,煲电视剧,搓麻将。我们做妈妈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妈妈要把儿子当做朋友,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他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妈妈越来越好,才会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追求更好的生活。

有个同事跟我抱怨,她儿子不爱看书,买了那么多书给他看,碰都不碰。我问她,你读书吗?她马上回我一句,我是买给他看的。我说你都不读书,你怎么要求你儿子读书?

我给她看了我一位亲戚家的两个孩子看书的照片。他们家新房子装修的时候,客厅的电视背景墙,做成了一面书架,摆满了书,客厅没有放电视。每天晚上,都是雷打不动的妈妈陪孩子看书。这位妈妈出国,回家什么都不带,就给两个孩子带了几本书回来。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学习,自觉写日记,大的孩子7岁,小的5岁。

妈妈,千万不要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听话。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争气。孩子,是我们的镜子,孩子是复印件,我们是原件。看到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先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先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这本书还有讲到性激素、性教育、同性恋等问题,都需要我后面反复学习,灵活运用到儿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买了很多育儿的专业书籍,这本书打动我的是,首先樊登老师精彩的解读,再加上自己的温习,让我找到了养育男孩整个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法,心里淡定了很多。

看了一本好的育儿书,并不能保证育儿的道路是顺畅的。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的人,特别是爸爸妈妈们,让我们一起重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把男孩培养成为健康的男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