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衫女子:世外仙姝照影来,风姿嫣然世无双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2-15 11:47:05

文/谢文娟

《黄衫女子:世外仙姝照影来,风姿嫣然世无双》by 万里同风谢文娟

-1-

传说伏曦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风光,降临人间,来到洛阳。

她擅长弹奏七弦琴,常常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又将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技能传授给当地百姓,教会他们捕狩猎安居乐业。

这个美丽聪慧的女子,被称为“洛神”。

关于洛神之超凡脱俗,曹植写了一篇《洛神赋》,洋洋洒洒,入木三分

尤其是这一段:

“翩若惊鸿,婉若游。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遣词造句,精工雕琢,极尽华美,将洛神之超凡脱俗刻画地淋漓尽致。

金庸笔下也有这么一个洛神似的女子,她风姿嫣然,清淡雅致,犹如一朵空谷幽兰,又似一株天山雪莲。

在仅有的两次出场里,她如梦似幻,机智无双,让每一个金庸迷都惊为天人,像一束白月光清浅地笼罩在心里,久久难以忘怀。

“箫长琴短衣流黄”,她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黄衫女子。

彼时,张无忌身陷丐帮,与陈友谅和假冒的史火龙等人打斗周旋。

只听得琴箫和鸣,婉转缥缈,似有若无。四个白衣少女抱着瑶琴,四个黑衣少女手持洞箫,分站四角,交叉而立。

紧接着,她华丽地出场了。

“悠扬的乐声之中,缓步走进一个身披淡黄轻衫的女子,左手携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童。”

她从箫长琴短的天籁之音中,踏着优雅的步伐翩跹而至,从容不迫,静水深流。

“张教主,你年纪也不小了,正经事不干,却在这儿胡闹。”她说的第一句话,虽是责备张无忌,却无半点凌厉,更像是有一种“长姐训弟”的亲昵。

她将陈友谅等人的阴谋诡计一语道破,又将史家的惨剧娓娓道来,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在她眼里,成昆等人意图欺瞒天下的阴狠毒招,不过是一场挑拨离间的雕虫小技罢了。不必唇枪舌剑,也不必大动干戈,她四两拨千斤,就化解了一场风波。

她本来远离俗世,不染尘埃。却有一颗玲珑之心,洞察世事,又碍于上一代与丐帮的渊源,方才出手相助。

“琴声丁冬,箫声呜咽,片刻间琴箫之声飘然远引,曲未终而人已不见。”

她终究不属于凡尘俗世,来时无影,去也无踪。

只留下史红石的一句“杨姐姐”,让人浮想联翩。

-2-

少林屠狮大会,仙姝惊鸿再现。

在危机关头,“忽见黄衫女子跃进圈来,夺去周颠手中短刀,出招攻击周芷若,解去了谢逊的危难。”

张无忌心头大喜,知道当日在丐帮化解风波的那位“神仙姐姐”又来了。

这一次,她不仅救了谢逊,还出手教训周芷若。

“黄衫女子的武功似乎与周芷若乃是一路,飘忽灵动,变幻无方,但举手抬足之间却是正而不邪,如说周芷若形似鬼魅,那黄衫女子便是态拟神仙。”

同样使的都是九阴白骨爪,一个气焰嚣张、狠辣无比,一个却飘忽灵动、变幻无常;一个“形似鬼魅”,一个却“态拟神仙”。

不得不说,金庸将黄衫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入木三分。

此时的周芷若已经为爱痴狂走火入魔,而黄衫女子清冷仙子般横空出世,以正制邪,恰到好处。

她就像是一个救世主,总是在危难之中,解救众生。

末了,也只是留下这么一句:“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就飘然而去。

年少时看黄衫女子出场,简直惊为天人视若神灵。那惊鸿一瞥里的留光掠影,映照着一个绝世女子的超然之姿。

她从容淡定,处变不惊,聪慧过人,武功盖世。纵使是在美女如云的《倚天屠龙记》中,依然能够凭借短暂的两次出场,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而且,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似乎明白了金庸安排这么个人物的用心良苦。

她的出现,不仅填补了从《神雕侠侣》到《倚天屠龙记》这中间一百多年的空白,也让那对修成旷世绝恋的神雕侠侣有了一个很好的依托。

-3-

关于黄衫女子,有许多种推测。其中有些版本,更是荒诞至极。

虽然她出场不多,着墨也是寥寥无几,但其实,金庸早已在其中做好了许多铺垫。

首先看她的出场,黑白少女占住八个方位。

在射雕三部曲中,最精通九宫八卦与奇门遁甲之术的,无疑是桃花岛主黄药师。黄蓉和刘瑛姑曾经交流过九宫图的玩法,而且在对付金轮法王之时,黄蓉也曾教过杨过阵图变法。

再看她的乐器,七弦琴和洞箫。众所周知,黄药师喜爱吹箫,小龙女善于抚琴。在林朝英所创的古墓派绝学《玉女心经》里,还有“抚琴按箫”这一招。

还有她的武功,不仅对降龙十八掌了如指掌,还能够使用真正淳厚无敌的九阴真经。既挺身而出化解丐帮的危机,又对峨嵋派念及与郭襄的渊源。

最关键的,莫过于史红石的那句“杨姐姐”。

至此,拨云见日,水落石出。

《神雕侠侣》结尾时,杨过与小龙女决定归隐江湖,回到活死人墓中共度余生。比较靠谱的一个说法,黄衫女子应该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后人。

她幽居于终南山下的活死人墓里,所学武功既有古墓派遗风,又兼具各家之所长,就连桃花岛的九宫八卦之术,也是略懂一二。

更加巧妙的是,对照原著可以发现,在描写黄衫女子的容貌与神态之时,竟然依稀还可见小龙女的模样。

黄衫女子的容貌——那女子约摸二十六七岁年纪,风姿绰约,容貌绝美,只脸色太过苍白,竟无半点血色。

小龙女的容貌——那少女披着一袭薄薄的白色布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肌肤间少了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黄衫女子的眼神——那黄衫美女目光一转,犹似两道冷电,掠过大厅上众人,最后停在张无忌脸上。

小龙女的眼神——其余众道士见到她澄如秋水、寒似玄冰的眼光,都不禁心中打了个突。

金庸的高超笔法,借此可管中窥豹。

而且,暗自思量,恍然顿悟。

-4-

但凡武侠世界里,遇到激烈的矛盾与冲突,都需要一个人去充当救世主。有的是来自于主角的华丽逆袭,有的是来自于世外高人的解围。

《倚天屠龙记》里的这位黄衫女子,与《天龙八部》里的那位扫地僧,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两人,都是在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仿若从天而降。紧接着是揭露真相,化解仇恨,惩恶扬善。

但不同的是,扫地僧在少林寺藏经阁默默看守几十年,波澜不兴,循循善诱,普度众生。他出手化解乔峰与慕容复两家的恩怨,将慕容博与萧远山两人感化。

多年的积怨,一笑泯恩仇。这翻博爱宽宏,是佛家慈悲。

而黄衫女子幽居深谷从不与外人交往,清静虚无,逍遥自在,独善其身。她因上代渊源,在故交有难之时,插手江湖琐事,两次替张无忌解围,也关心苍生命运。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此等侠义境界,是道法逍遥。

所以说,与其纠结于黄衫女子到底是何许人也,不如细细体味这其中蕴含的智慧胸襟。

仙踪杳如黄鹤去,江湖再无相见日。

这么一位超凡脱俗的黄衫女子,她注定不属于动荡的江湖。但她的美好,却在每一个金庸迷心中,亘古留存,回味悠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