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最美的东西往往是得不到的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2-15 19:09:06

《雪国》:最美的东西往往是得不到的

□叶超英

“穿过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了。”多年前,在一部语言教材中,读到《雪国》选段的这个开头。当时,对这部小说柔美细腻的语言和如梦似幻的意境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后的今天,读完《雪国》这部不到十万字的小说,那种情画意的唯美文字和纤细阴柔的感情描写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诗意化、散文化、意境化是其主要特点,让人感觉到这不是一部小说,更像一部长篇散文;作家的文笔像一个女作家的笔触。

《雪国》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其代表作有《雪国》、《伊豆的舞女》等。川端康成的作品,可以用两个字予以概括:唯美。

1968年,川端康成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获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的这段话,是对川端康成作品风格的精准概括,《雪国》将这种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雪国》就其故事情节而言,几乎没有什么波澜起伏,更谈不上曲折生动。简单而言,就是一个男人与一个艺妓的故事:研究舞蹈的岛村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与当地的艺妓驹子相识并发生关系。驹子能歌善舞,会弹三弦,还喜欢读书,爱写读书笔记和日记,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女性。然而,驹子经常要去特定的地点去做“三陪”。驹子的三弦琴师傅有一个儿子叫行男,曾属意于驹子,驹子对行男却没有什么感觉。为报答师傅,驹子给行男赚医药费,沦落为艺妓。

岛村是一个没有什么责任感、学识水平一般的纨绔子弟,是一个有妇之夫。他对驹子的感情在可有可无之间,经常吃着碗里盯着锅里,有意无意地钟情于叶子。但驹子对岛村却是一片真情,即使岛村没有什么承诺、不能终身相伴也一样无怨无悔。可是,驹子毕竟是一个艺妓,她的爱情再真挚,也还是带着残缺的灰色之美。

小说中的叶子,是作家通过暗写的方式进行着重勾勒的女子,既有外表美,又有心灵美。作家对叶子的外在美这样描绘:“这时,在她脸盘的位置上,亮起一盏灯火。镜里的映像亮得不足以盖过窗外这星灯火;窗外的灯火也暗得抹煞不了镜中的映像。灯火在她脸上闪烁,却没能将她的面孔照亮。那是远远的一点寒光,在她眸子周围若明若暗的闪亮。当姑娘的星眸同灯火重合叠印的一刹那,她的眼珠儿便像美丽撩人的萤火虫,飞舞在向晚的波浪之间。”空灵,缥缈,恍若不食人间烟火。

叶子的心灵美主要体现在她单纯和善良的性格上。在火车上,叶子对行男照顾周到;行男死后,叶子每天都去给他上坟;她关心在铁路上工作的弟弟;十分讲规矩,不过问不该过问的事情。也许,岛村的内心深处更爱的是叶子,只是岛村没有得到她。作家在小说结尾的时候,给叶子安排了一个悲催的结局:在一次火灾中丧生。这似乎是在印证一个宿命的命题:最美的东西,往往是得不到的;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

雪国,不是一个具体的国度,应该是作家对自己钟情的女子的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冰清玉洁,是雪国的特点,也是作家心中最美女子的象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