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抱,惊艳了芳华,温柔了岁月 观影《芳华》
文|冰千里
01
何小萍是孤独的,她的孤独来自于从未被善待过。
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庭出身”就是主流价值观,小萍的父亲作为某种特殊身份被打倒,致死未得平反,父亲被关押时,她才六岁,母亲改嫁后日子并不好过,小萍在继父家从没感受到爱的滋味。
就像她写给父亲的信中所言:“爸爸,从记事起几乎没人抱过我,唯一的一次,还是我故意把自己冻坏的时候……”
本以为进了部队文工团,当了一名文艺女兵,就不再受欺负,可命运有时会残忍的重复,从“照片事件”开始,小萍就注定成为那个集体中不受欢迎的人。
不仅如此,各种的嘲讽和羞辱,不断发生在这个女孩身上,被诬蔑和毁谤对待着,最终,被发配到战前医院,成了一名前线护士。
那里不比文工团,子弹随时从身边穿过,小萍见证了太多的重伤员,当身边一条条鲜活生命突然间被夺走,目睹这一切的人往往不堪负累,磨难终于压垮这个瘦弱的姑娘,她精神失常了。
在文工团给伤病员慰问演出时,精神失常的小萍听到那熟悉的音乐,不由的跳了起来,是啊,舞蹈曾是她的生命,台上的演员在舞动,而,小萍独自一人,穿着病号服,走向田野,在茫茫夜色中翩翩起舞。
一个人的舞蹈,一个人的狂欢,在那里,小萍是自己心中的女王,震撼的舞姿宛如精灵,化作轻柔通透的风,直直吹进每个观众的心,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挣扎的自由。
02
刘峰也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来自于始终善待他人。
当一个人被集体奉为道德楷模,就注定不能轻易沾染人间烟火,大家习惯了他的好,他的付出、他的无私,所有人有事总会第一个想到他,而刘峰从不推辞,依然积极主动,他也已习惯。
当个人变成了集体的道德标准,会有两种结果,成为领袖,或成为公共仆人,刘峰是第二种。
就是谁也可以使用,而且认为理所当然的那种,也绝不会担心遭到拒绝,也不用考虑他的感受,好像他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当刘峰小心甚微的,向一直深爱的女孩(丁丁)表白时,对方表示惊讶,同时觉得自己被玷污了,丁丁的感受是:惊悚、恶心、幻灭。
一个被道德高高架空的人,怎会有七情六欲,怎还会有爱情,怎可以拥抱一个女孩子,就像丁丁说的:“谁都可以,就他不行”。
这就像雷锋做好事,居然是为了一名女子,是绝不可以原谅的,丁丁的拒绝,是因为理想化自我的破灭,是自我价值观的崩塌。
不仅如此,丁丁认为刘峰的拥抱是种耻辱,并对政委进行了汇报,那个年代,作风问题对部队来说是致命的,况且还是个“活雷锋”,最终,刘峰因此身败名裂,被发配到前线参加战斗。
再一次护卫战斗中,刘峰率领的连队遭敌人伏击,他自己也失去了右臂。
03
就是这样两个人,在那个硝烟弥漫,人心浮动的岁月,遇见了。
都是被人群抛弃之人,也只有他和她的相遇,才算是命运公平的安排。
就像电影旁白:“一个从未被善待过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容易珍惜善良”。
因此他们的遇见,是种内心很深位置的相逢,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爱。
小萍在舞蹈队被孤立,是刘峰力排众议站出来,让她的孤单没被摔碎,同样,当刘峰被集体抛弃时,也是小萍大声的宣布,她愿意送他,并不顾及周围人眼光。
荧幕中,他们的见面,我印象深的有四次:
第一次,刘峰把小萍接到部队,在那个雨天,注定了他们一世的缘分。
第二次,刘峰上前线,两人互敬军礼告别,久久凝视对方,那时,他们内心早已成为了最亲密的战友,为命运抗争的战友,他们知道,彼此并不孤单。
第三次,断臂的刘峰去医院看望精神失常的小萍,两个人历经了战争,也历经了内心的沧桑,他牵着她的手,就像他们从未别离。
第四次,多年以后,一张长椅,两个饱经风霜的人,拥在一起,久久不肯放手,那个拥抱穿越了时光,超越了生死,仿佛回到了属于他们的芳华。
是的,为了这个拥抱,彼此等的太久了,人往往如此,只有经历了,才会懂得,当初最真的梦。
04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20年,中国大地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影响了整个民族,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爱恨悲欢,刘峰和小萍,也只不过是时代的缩影。
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人的情感始终需要栖息之所,孤独需要被看见,内心寒冷需要被温暖。
有时,终其一生,你要的也只不过是个拥抱,而就这个拥抱,往往几经辗转,岁月流连,有人可得,也总有人不可得。
看完电影,华灯初上,独自走在马路上,突然,内心涌上一阵暖流,是啊,正因为人性能够相互依偎,灵魂才不会孤寂,其实,这个冬天不算太冷。
大家好,我是冰千里,用心理学温暖你,喜欢我的文就尽情评论转发吧!
你可能还喜欢:
有刀有酒有女人,有情有义有江湖||《老炮儿》
你行走的每个脚印,都应该踏在心底 ||《冈仁波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