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脚镣”缅怀《芳华》的冯先生!
老实说,《芳华》这部影片在刚开始的时候,感觉除了赋予观众强烈的时代感,以及会好奇预设的各角色出身的主线外,并没有多少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拖沓冗长的剧情在前面铺垫得太多,或许是为了更加突出剧中人后来的命运。但是却隐约的告诉我们,都是因为那场战争而发生改变的。
应该讲,电影中前面与后面的演绎,都是为了中间那“短短6分钟的战争画面”而作铺垫和展开的。因它在整部影片中的举重若轻的地位,从而奠定了该片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可以有让国人们,有对那场战争进行反思的机会。也正是那几分钟的战争画面出现的时候,才看到了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含义。
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早就阐明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而“战争总是在某种政治形势下产生的,而且只能是某种政治动机引起的”
这段话很精辟,关于那场战争的起因,处于不同层面的人,定会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要想了解它,就需要厘清越南与中国和柬埔寨甚至是与苏联那时的关系。当时越南因意识形态的问题,与苏联亲近而疏远中国,但柬埔寨的波尔布特却非常的崇拜毛泽东,与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们一样,直言自己是MAO的学生。所以几乎波尔布特的所有政策都有MAO的影子,甚至比我们当时还过犹不及。
上图:红色高棉主要领导人英萨利、波尔布特、农谢以及宋先合影(从左至右)
简单的说,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政权是个极其“左”的政权。属于共产党分支中的极端派别。他们奉行的是“最纯洁”的共产主义,要消灭一切资产阶级和私有制。他们要消灭城市,并以欺骗和强迫的手段(用手榴弹轰炸的驱赶方式),将城市的里面的几百万人口,三天之内全部驱赶到农村去。他所理想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学校、没有商业、取消商品的买卖,没收各种经商之人所得的财产并充公。当然,当时在柬埔寨的几十万的华人也大部分未能幸免(屠华21万)。他们还取消人正常的夫妻关系,任何人所有的一切都要受政府配给控制,目的就是要实现执政者的理想社会。当然,当时波尔布特所过的生活,也是极其严于律己的要求自己的,这个曾留学法国的柬共领导人初期是也十分清贫,一日三餐可以与部下同吃住。
波尔布特与希特勒、岗村宁次、墨索里尼等魔头的危害性质一样巨大,都属于有妄想症且极度自负的人,但又与另外三个有所不同。那三个都是对外侵略,通过各种宣传的美化手段,让本国的国民们“被迫”的参与到对外的侵略战争中来。而波尔布特却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纯洁的共产主义。他通过高压野蛮的政策,强力推行自己的执政理念,他所拿的是自己的整个国家来做实验,最终却将柬埔寨变成了“人间地狱”。在其短短的3年统治中,据估计有40万至300万人死于饥荒、劳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称超级大魔头都不为过。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人为灾难之一,后与其同伙被以反人类罪起诉。
受残害者 的 尸骨( 只是冰山一角)
当时,随着波尔布特后续政策的严重失误,且变本加厉的继续执行。让很多的同僚和下属们都不满,也就遭到波尔布特的打击和报复。其中就有被其迫害不得不叛逃到越南,并请求越南出兵襄助的韩桑林和洪森。这两位波尔布特曾经的部下,邀请越南出兵的原因,越南的宣传是柬共在一系列的运动中,屠杀了2万多的越裔柬埔寨人,他们是为了拯救自己同胞于水火之中的正义之举。当然,这个后来所披露的数据是有根据的。至于越南,并非是完全的“入侵”行为,从后面的发展来看,越南攻打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政权,确实是受到柬国人的欢迎的,因为当时柬埔寨国内的种种惨绝人寰的暴政,让百姓恨不得红色高棉立刻垮台。
当韩森林与洪森所带领越军打进来的时候,那些红色高棉所管辖的军队要么一哄而散,要么与百姓一道给越军带路.......仅仅两周时间就打到了首都金边。对于一个视国民如草芥的暴力政权来说,这是必然的结果。而柬埔寨至今都将越南占领自己首都金边的时间,定为国家法定的节日,即“解放纪念日”。也就是1979年1月7日越军的“入侵”日期。因为没有他们的“入侵”,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还不知道要残害多少生灵。
被迫迁移的国民
我们又回过来想下,在越军势如破竹的攻入进来的这个时候,波尔布特怎么办?肯定是大肆渲染越南的入侵行径,号召大家奋起抵抗,但是这个靠暴力机器来维持国内民众表面上的臣服的政权,他还有民众支持的基础吗?显然没有。他已经无人可用了,十多万的的部队逃得的逃,降的降甚少抵抗。最后带着余下的两万多人,跑进热带雨林里打游击,并找他一直崇拜不已的“老师”帮忙。当然,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是XP同志在话事了。
于是在1979年2月17日XP同志与大家经多方的考虑,决定教训这个入侵柬埔寨的越南小兄弟。当时,不知道是否出于维护这个共产主义阵线中QING华的红色高棉政权,还是另有其它。比如维护边疆稳定,树立权威等?于是,对越南发动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次战争是自抗美援朝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争。从广西和云南出发,一路高歌猛进之后,歼灭敌人六万余人。但我们自己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伤亡四万余人。在占领了越南两个省之后,却于3月10日从越南撤回.......
最可爱的人
或许当初20万将士走出国门的卫国战争,所所换来的是“越南老实了几十年”,“从中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加速了我们国防建设的发展”等等。
但在这次反击战中,于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政权,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没有延缓这个暴政的垮踏。因为入侵柬埔寨的越军直到1989年才从柬埔寨撤兵,目的是为了稳定这个刚“解放”的由他们所扶持的政权。此时离他们入侵的时候,已经驻扎在柬埔寨十年了。这十年由洪森他们所管理的柬埔寨与红色高棉的波尔布特时期相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反而是中越两国都成了付出最大牺牲的国家,但柬埔寨对越南心存感谢,我们却让越南说成了“入侵”。
我们再次回到《芳华》,面对这一历史背景之下来看待它时,前期所遭遇的放映撤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所以,我们不能怪他不尽情的施展自己本身想表达的含义,不怪他的隔靴搔痒般的浅尝截止,因为也只能如此而已。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浸透骨髓的“国家利益为重”,但不能代表我们就不可以反思那场战争。对于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一个努力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的国家来说,和平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而电影所表现的那一代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联是很成功的。特别是在画面中看到护士身上的白衣,被受伤战士的鲜血染红的时候,仍然听令坚强的继续投入“战斗”的场面,真的很让人动容。我们不能说战争场面拍摄得很真实、精彩,我们更应该说真实战争远比影片中的画面残酷百倍。
洪森(图中者)
我们再来看下影片中的对白,当战争结束,当女主角掀起男主角空荡荡的右袖子时,男主角轻描淡写的一句:“没事,我都习惯了用左手干活........”说这句话时,会让多少人的眼中带有泪花?
当然,最后战斗英雄为了赎回运送书本被缴的车,不得已送条烟,且低三下四的求联防队长少罚点款时触动了我们多少?
但是,却换来对方最后来一句:“我们按规定办事!”
只是他们真的是按照规矩办事吗?
在一句“拿你们的规定出来看看...... 你们这哪是联防队,简直就是土匪窝..... !”
...............
恰恰又在这个时候,与女主又偶遇。面对这样一个难堪的场面时,女主无助的说出:
"你们敢打战斗英雄?我要报警!
“钱我给,给我开发票!”
....................
“这些年你还好吗?”
“什么叫好啊,什么叫不好?看跟什么人比,与那些躺在园陵里面的那些弟兄们比,我敢说不好吗?.....”
“你老婆呢?”
“跟一个开长途车的司机跑啦,我一个残疾人不怪她...........”
寥寥几句不经意的对话,原来才发现,我们曾经的战斗英雄们已然成了底层的困难群众了。这或许就是冯先生所要表达的吗?
我们与其说冯先生通过它的电影《芳华》带领我们一起缅怀他们那一代人的“芳华”,还不如说他带着我们一起反思他们曾经芳华的过去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