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第165日
知行格英雄之旅第165日
每日哲学感悟:稻盛和夫哲学
今天读《稻盛和夫语录100条》,内心再次受到洗礼,如洗心革面,豁然开朗。一年前,读过他的《干法》《心法》《活法》,引发我很多思考,领悟颇丰,让我当时的状态大有改观。
稻盛和夫信奉阳明心学,他的很多思想也来源于此。之前读心学,觉得有些神秘主义,而他把心学用到企业经营,用到实际生活,更接地气了些,读起来也通俗易懂。今摘取他的几段名言,说说我的看法。
他说: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人生谢幕之时的灵魂,比人生开幕之初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我的看法:
“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道德的最高标准是天。君子修行,就是为了存养本心,主宰自我,达到纯粹的理性。本心,就是藏在内心里的那个纯粹的无过分私欲,接近天理的自我。致良知,就让自己的本心发挥出来,追求纯然理性,“止于至善”。人生的意义,就是让本心,让灵魂更理性,更纯洁。不求能成圣成贤,接近于天,而是能“比人生开幕之初更纯洁一点”。
他说:
行善而不见其益,犹如草里冬瓜。
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记住这句话,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弛不倦,行善积德,坚持不懈。
我的看法:
善恶是否一定有回报?我最近一直持怀疑态度。稻盛和夫认为,宇宙间有条因果循环定律。人有时也逃不过命运,无法掌控注定的东西,“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是,因果定律的力量比命运的力量要强大。平时诚心修行,思善行善,日积月累,一定会得到回报。同时,“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但付出还没有回报时,不要着急,不要怨天尤人,要继续付出,不弛不倦,到时自然水到渠成。当做一件事如跑马拉松一样时,我们更应该做好暂时没有回报的准备,笃信因果必报的定律,继续坚持不懈。当回报还没来时,我们不必急功近利,尽管去享受付出的过程,“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这种态度既能让我们消除看不到回报的烦恼,也能让我们继续乐观地坚持下去。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有时,我们付出了,却得不到预想的回报,但因果循环定律会把回报以另一种方式给我们。同时,具体的回报我们是不确定的,对于不确定的事,带着一份期待就行了。
《了凡四训》里说:“命由我立,福自己求。”命由我立不由人。人要适当地乐天知命,同时也要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
他说:
心里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心灵的反映。
要想把成功长期持续下去,描绘的愿望和焕发的热情必须是纯洁的。换言之,渗透到潜意识里的愿望纯洁与否,才是问题的关键。持有纯洁的愿望,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愿望一定会实现。
最初只是梦想或者愿望,之后在大脑中进行认真反复的模拟演练,这样做如何,那样做又如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梦想和现实的界线逐渐消失,尚未着手的事情却感觉仿佛已经做过,由此逐渐产生出一定能做好的自信。这就是所谓“看见结果”的状态。
如果你拥有美好的心性,和宇宙的意志协调和谐,那么你的人生必将充满光明。
我的看法:
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物,一切都在心里具备,心内和心外本是一回事。宇宙不在我的心外,宇宙本就是我心。只要把自己内心的镜子擦亮,足够纯洁,就能无物不照,在内心看到结果,吸引我想要之物。只要心性足够美好,就能达到物我两忘,与宇宙的意志统一,合为一体,人生自然光芒万丈。
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心上的映像,即“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心灵的反映”。只要我彻底意识到,并持续不断地修行,让心灵澄澈,人格健全,拥有最美好的心性,就能照见成功。只要自己欲望强烈,彻底相信,就能让想要之物接收到我的信号,并被我吸引来。对于“心外无物”的话题,咱们下回分解。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165日
日阅读:读《毛泽东传》《稻盛和夫语录》《现代中国哲学史》,重读《学习的真相》,阅读3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同感悟。
第七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12月18日——12月25日。
具体:
1.作息:6点起床,1点休息,午休1小时。
2.晨读:听说读《高级英语》、《法语》等。
3.时间:除日常杂事外,无特殊情况时,白天和晚上约10小时上课、自习,中午和晚上3小时以上看书。
4.看书:《毛泽东传》《理想国》哲学书五本《老子庄子》《致加西亚的信》等;微信读书《岛上书店》,掌阅《如何读一本书》,纸质书《拖延心理学》《瓦尔登湖》等。(依次进行)
5.手机:看消息每天最多一个小时。除此之外,学习,读书,兼职。
6.完成时间表读书学习任务:听好课,读好书,锻炼好身体,做好事。
7.锻炼:每日跑2000米等。
今日事今日毕:
1.跑步2000米。
2.看书至少2小时。
3.完成学习任务。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