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生活?也许和你所想全然不同!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1-07 18:16:06

你所认为的“好生活”,

也许全是“错的”!

什么才是好的生活?

关于好的生活,知乎、简书等平台上有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很简单,有追求的生活的最好”、“有一定物质基础、有一点精神追求”、“开着宝奔驰去泡妞”、“有一个想一辈子干的人和一件想干一辈子的事”、“早上起床的时候有动力,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失眠”……

无论是通过网络平台,还是采访周边的朋友,就会发现每个人所理解的“好生活”,都各不相同。可有趣的时候,当一个群体定义“好生活”时,却开始有了统一意见,无非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多数开始以“房子”、“车子”、“票子”、“颜值”来评判一个人是否过得还不错。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就连“好生活”也是一样,人们往往嘴上说着自己的“与远方”,身体却很诚实的迎合着集体或者他人所向往的“好的生活”。

有一个段子这样描述好的生活:“你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你的邻居过得怎么样。”虽然只是一个段子,却不乏道理。人都是有对比心理的,当自己的邻居、朋友过得没有自己好的时候,自己会心生优越感,而当他们比自己好的时候,就会有落差和失落。

对比的确能够让人快乐或痛苦,但这种由对比而来的感受往往是短暂的,甚至只存在于一瞬间,却不能贯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局限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集体中的“好生活”,也不免沦于这样的对比之中,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上层社会,而且更多仅限于表面。可一个位高权重但因贪污有钱的官员,或是整天疲于奔命的有钱人是否过着真正意义上的“好生活”,实在有待考究。

集体或是他人有意无意给你的“好生活”指标,终究是“二手生活”,除非自己在深思熟虑、甚至亲生体验后,由心而发地认同。

好的生活关键在于自己的笃定,在心中宁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现今的生活是否充实快乐,是否值得去过,答案只能是自己给的。好的生活,正如读一本书一样,每个人的见解都会有所不同。正如罗素所说:“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对于“好的生活”都各有不同的意见。”

《什么是好的生活?也许和你所想全然不同!》by 谜思何

生活

“好的生活”可以不断追求、提升

还记得小时候的愿望吗?“我想成为科学家”、“我想有很多零食可以吃”、“我想快点长大,不要家长管着”……这些愿望,我们有的已经实现,但曾经以为的愉快却渐渐消减了,显得平淡无奇,比如“长大而不受到父母约束”、“能随便吃零食”等等。这些事情,一旦满足,就失去了它的光环。

还有那些伟大的梦想,比如成为“科学家”、“宇航员”、“画家”等,却没有小时候那样让人向往,人总是会变的,而那些不经思考的梦想变得更快。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区分开需求和追求,需求是一旦满足,快乐感就会呈直线下降,比如吃穿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而追求则不一样,它能源源不断给予自己平和、喜悦、充实、力量。

罗素说:“好的生活由爱激发,由知识导引。知识和爱都可以无限制地扩展,所以无论一种生活有多么好,我们还是可以想象出更好的生活。”

林清玄在散文中写道:“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

马斯洛提出过“需求层次理论”,依次是“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其中可以发现,越往上走,“需求”已经逐渐演变成了“追求”,自我实现则是可以一直去追求的东西。

《什么是好的生活?也许和你所想全然不同!》by 谜思何

90一代的温饱、安全、爱与尊重大多都能实现,这是幸运也是不幸,这造成了一代人的迷茫,因为问题会很快就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高度,而我们的教育却要我们成为”乖孩子、好孩子“而非是“做自己”。对自己的探寻太过于浅显,甚至一直是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不了解自己,又何谈追寻?

真正能激励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终身的愿望是难得的,也许需要我们无数次的寻找,以及推翻重来。可最后的目标一定是可以持续进步,可以一直追求的愿望。比如像成为一个好的医生、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成为一个好的工程师、管理者。就需要一直去努力,不断向前,只是有的人不愿意罢了。

《什么是好的生活?也许和你所想全然不同!》by 谜思何

“好生活”就在当下

似乎好的生活都存在于人们的憧憬当中。可憧憬中的生活往往却是不切实际的,人们容易忽略掉通往“好生活”过程中的艰险困难,更倾向于看见“好生活”本身。所以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好的生活就是,我以后买一座大房子,在里面种满了花”

“好的生活就是,我爱的人也爱我,我们还能相互陪伴”

“好的生活就是,我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还能赚大钱”

“好的生活就是,能够去全世界旅行”

  ……

《什么是好的生活?也许和你所想全然不同!》by 谜思何

仔细探究后会发现,那些我们憧憬的美好生活,至少对于多数人来说,都不是现在能够立马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漫长的准备,可太多人都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了放弃,而那些对“好生活”的憧憬无奈成了当初填充自己内心的安慰。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说:“对一个女孩子,中等资质,却立志要做杨澜一样成功的女人,那么她除了无尽的努力的辛苦,能感受多少成功的喜悦?“

如果我们只想拥有“好生活”的结果,而无法仍受通向“好生活”的过程,这本身就是荒谬的。那个值得一直追求的“生活”,更应该能放到当下每一天来践行,并且也是自己热衷的事情。

“好生活”本身需要精简、克制。少年时候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天生神力,可以完成很多很多非同凡响的事情,可真的成熟却让人认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时间、经历、力量都是有限的,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好了。因此,有时不得不舍弃一些“欲望”,至于怎么分辨它们,可以想想自己的墓志铭,希望上面能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怎样的评价。

好生活一定在当下,就算憧憬未来,也是在这一刻收到了安慰或鼓励,能掌控好当下的人,未来的“好生活”自然也会来到。

什么是好的生活呢?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都需要自己去寻找,也许和集体意识契合或者不契合,但也需要自己去判定。你所认为的好生活很可能别人很是不屑,但没关系,只要它能一直滋养你的内心,就是好的,好的生活从来不需要别人定义。最重要的是,就在现在,就可以开始一种好的生活。

参考文章、问答和书籍:

文章《好的生活》——罗素

文章《好运设计》——史铁生

书籍《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书籍《人与永恒》——周国平

问答《怎样的生活才算过得好?》——知乎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