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2  概论柏拉图的审美艺术论。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1-24 12:13:02

《人文经典2   概论柏拉图的审美艺术论。》by 博古林

人文经典2|| 概论柏拉图的审美艺术论。(及康德与柏拉图之间的异同。)

主要通过柏拉图的《会饮篇》、《斐德罗篇》、《国家篇》、《法律篇》诸篇,加以概括。

一、《会饮篇》中1、讨论爱神厄罗斯。用理念论审美思想来解释厄罗斯的本性。是以真善美为目的美理念(型相)的统一的艺术创造者,是审美与艺术创造的主体,具有崇高精神生育者。2、柏拉图采用归纳法把个别的审美与艺术进行全方面的审察,并把它抽象到超出了艺术的范围达到一种超越性至高的美理念。

二、《斐德罗篇》1、用灵魂替代厄罗斯,灵魂作为审美主体,能体验审美过程的迷狂特质。把灵魂比喻为同时驾驭一匹训良和一匹顽劣的马,来凸显灵魂内部的矛盾与抗争,直到最后驯服顽劣的马,达到飞跃,对美理念的把握。最终体验到真正美的体验。

三、《国家篇》、《法律篇》1、把艺术置于政治和道德之下,对艺术采取较为贬低的态度。采用道德来改造艺术。艺术成为具有教化功能的一种手段与工具。2、艺术是一种模仿,是对理念的模仿。(柏拉图的理念论有模仿与分有)艺术家既不能创造实物也不能创造理念。只是一种模仿的影像而已。3、美的善的艺术具有净化和促进城邦的积极意义。

《人文经典2   概论柏拉图的审美艺术论。》by 博古林

柏拉图的审美思想与艺术理论特征总结:

一、从理念论的大框架下对美与艺术的本质进行分析。

二、把艺术具有道德教化及净化城邦的现实意义,将艺术审美与道德相关联。

三、艺术处于最底阶的模仿阶段。与理性的理念相去甚远。

四、本质的审美思想与体验才能与美理念同一。

 

康德审美与艺术理论与柏拉图的审美与艺术理论的异共同点:

一、两者对倾向于艺术是低于道德的,艺术是对客观对象质料的某种创造。(康德更多肯定了天才艺术家的贡献,柏拉图主要是批判古希腊艺术的腐化性质,并把艺术置于最底的阶位。)

二、本质的审美的体验与把握是存在某种感性层面的表现。(康德对审美的不同程度进行划分,对艺术的美体验与纯形式的崇高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性特征的部分肯定。柏拉图更多的表现出对审美体验过程感受的情感的肯定。)

三、本质意义上的审美是一种形式理念的把握,是具有道德性质的理念。(康德更注重主观先验内把握道德性,柏拉图更多在于对城邦教化的道德功能。)

四、本质的美的理性层面的把握与反思,是不需要受制于客观对象的自由本身。(康德只有在纯形式的崇高美上认为是绝对是不受制于客观对象。柏拉图认为本质的美理念是纯形式的。)

五、审美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只是康德是主体性的主观先验,是一种共通感主体间的普遍性,柏拉图是客观唯心性质的。是理念世界内的普遍必然性。)

《人文经典2   概论柏拉图的审美艺术论。》by 博古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