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小说》是“真”低俗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1-25 10:42:12

《《低俗小说》是“真”低俗》by 前松华

《低俗小说》经典海报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和你讲故事,他讲了个开头,接着又开始讲另外一个故事的中间部分,然后又跳到第三个故事的结局,再转回来讲第一个故事的发展,一直不停地从三个故事里面截取片段,最后东拼西凑地重新讲一个故事。

   你会怎样评价这个讲故事的人?

   你心里肯定会想:有病吧,这样讲一个故事,别人怎么听得懂。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人,人们会给他贴上“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的标签,但是如果电影这么拍呢?

 《低俗小说》就是这样一个刻意东拼西凑的故事。导演把6个事件打散,然后用三个小标题“文森特和莎的妻子”、“金表”、“邦尼的处境”把6个故事联系在一起。

很多人赞同Quentin Tarantino导演的叙事手法,将其和《记忆碎片》放在一起比较,但是我并不认为应该这样比较。《记忆碎片》因其情节的特殊性——男主会迅速忘掉曾经发生过的事,要求电影必须要使用剪切拼贴的叙事手法。但是《低俗小说》并不是这样,她的剧情很普通,普通到甚至有点烦闷。如果不使用剪切、打乱再重新拼凑的叙事方法,那么整个故事毫无看点。

如果按照正常的叙事过程,应该是文森特和朱斯奉命去拿回老大马沙被偷的皮箱,在去的过程中他们讨论了马沙妻子蜜儿的轶事,一个人因为给蜜儿脚底按摩而被马沙从四楼摔下的事情,接着他们在抢夺皮箱的过程中,奇迹般地躲过一次袭击。

朱斯认为是上天的旨意,决定金盆洗手,但是文森特没有理会他。在他们撤退的过程中,文森特的枪走火,不小心杀掉了一个手下,弄的整部车都是血,他们紧急开到一个朋友家避难。在老大马沙派的人的指导下,他们成功地清洗掉血迹。

   然后,他们来到了一家咖啡店吃早餐,结果遭遇打劫。准备金盆洗手的朱斯把绑匪说动,绑匪拿着一小笔钱就离开了。

接着他们拿着皮箱去给老大马沙,马沙在和下层社会拳击手布特谈他的下一场比赛。文森特接受了陪马沙妻子蜜儿的任务。

他和蜜儿去了饭店吃饭,送她回家。结果蜜儿磕错药,口吐白沫。文森特把她送到朋友家,死马当活马医,救活了蜜儿。

拳击手布特耍了马沙,赚到了钱准备逃走。结果发现女朋友菲比忘记拿他的祖传金表,他在回去拿的路上把文森特杀了并和马沙厮杀起来。后来出了意外,布特和马沙的仇恨化解了。

布特带着女友离开了这座城市。

故事至此结束,如果按照这样的叙事结构,你肯定已经困的打哈欠了。因为剧情并不出彩,和90年代的普通黑帮电影并无二致。

  如果真的要说出彩的话,惊艳到我的或许就是蜜儿和文森特尬舞的那一段。乌玛瑟曼的造型现在看起来也是经典十足,黑色齐刘海和bob头,让她性感迷人中夹杂着清纯;经典的黑白配,大气而又衬托她的五官,掐腰的白色衬衫加上微喇黑色仔裤,经典十足。

《《低俗小说》是“真”低俗》by 前松华

文森特和蜜儿尬舞

除此之外,一切的亮点都在剪切手法上面。

前面说过,这种剪切方法并不适合《低俗小说》这部电影,因为剧情并不需要这种特殊的手法。但是这却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按照时间线的电影视为“按时间分类”的电影,这样影响电影排序的因素是时间,因此电影会按照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但是《低俗小说》的分类因素不是时间,而是人或者物,挑选人或者物作为中心点,和这个中心点有关的事情就全部放在一起叙述。

这种分类方法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就像我们收拾书本一样,把按照时代排放的书变换了一下,按照“人权”这个主题分类排放。这是一种生活中很常见的分类方法。

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在电影剪辑中,不按时间要素,而是按照别的要素剪辑电影,是相当花费心思的事情。导演这样剪辑的电影,我觉得是想告诉观众一个道理:我们只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是别人故事的配角。

  这个道理是在看到文森特被布特一枪打死后悟出的。电影前半部分的故事是“文森特和蜜儿”的,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我觉得文森特是该故事的主角,所以文森特被布特的枪打中以后,我一直以为他会没事,会跳起来和布特纠缠在一起。在我的观念里,主角会一直有主角光环的,他们会一路开挂,或者是在最后悲壮地死掉。

没想到,文森特就这样死了。

在以布特为主角的故事“金表”中像一个路人甲一样轻易地死了。

有点赞叹Quentin,他确实是鬼才。心思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没有特意地设置主角,而且一直传达一个观点:众人皆主角。我们并不是别人故事中的主角。

最后,只想说一句,《低俗小说》真的挺低俗的,里面人物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f*****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