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不曾虚度的此生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1-28 22:11:11

《我们仨:不曾虚度的此生》by 伊人拾光

网络用图

一个三人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三人可以互友,你是我的知己,我是他的好友;三人可以互师,你教我学识,我教他生活;三人可以自成群体,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热闹非凡;三人也可以各自为业,在一方天地里各行其事互不相扰......

这是“我们仨”给我脑海留下的画面,一个欢笑的、博识的、有趣的、奔波的、渐行渐远最终消散的仨人。

01.

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在我们俩老了中,杨绛说自己做梦钱钟书忽然消失,她找不到他。钱钟书告诉她那是老人的梦。这是梦,这也是他们确实老了的映射。

第二部分中,杨绛先生写在钱钟书所在的船和自己居住的客栈间穿梭,行走在古驿道上,见证了柳树枝叶黄了到秃,秃了到绿,绿了又到黄,女儿钱媛在梦中最后回家,爱人乘的船只也最终远至消失。最后只留她一人在这古驿道上像一只落叶徘徊飘零。

这里作者用暗喻手法,爱人所乘的渐行渐远的船,其实就是病老的爱人所在的医院,每天徘徊的古驿道是作者在患病的丈夫和女儿所在不同医院间行走的路。船离去是爱人的离世,钱媛的回家是女儿的永别。

其中几处细节催人泪下。

杨绛和女儿舟车劳顿,多次换乘去寻找爱人;杨绛握住爱人的手,头枕在床边,女儿抱住爸爸的脚,坐在床尾,而钱钟书微闭着眼睛躺在床上,一家三口静静的在船上,无言却胜言,静默却无比温馨;钱钟书每次见到杨绛再疲倦都会强睁着眼睛招待她;再后来杨绛一人在那古驿道上踉跄着,她想像那山上的望夫石,永远伫立在那,看着自己的爱人。

多温情的陪伴!多坚贞的爱情!

其中几段描述令我铭心。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的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俞怕从此不见。”

多不舍的别离!多无奈的相送!

02.

《我们仨:不曾虚度的此生》by 伊人拾光

网络用图

亲人爱人离世,也就有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回忆往往是苦乐参半的,但从作者的笔下我嗅出的却是通体的淡定从容和稳稳溢出的幸福气息。正如那一句:“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所以过往如果充实有味,思念也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他们的生活是充满着波折和坎坷的。出国留学的日子,钱钟书坐车磕掉过门牙,杨绛陪他四处求医;国内战争时期,他们归国挤居钱家,经历过缺粮少煤的贫苦和丈夫女儿生病的折磨;解放后,他们一度居无定所,先后由钱家迁居清华园、中关园、文研所、干面胡同宿舍、北师大、小红楼、文学所办公室到最后的三里河寓所。在北师大的大学宿舍里,环境艰苦,生活拮据,靠钱媛众多同学的救济生存,在小红楼里,经历过钱钟书的严重哮喘病发作,在文学所时,又差点被煤气熏死;他们经历过三反运动、“鸣放”、反右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摧残。下乡下厂捣粪炼钢,作品受过批判,工作受过监视......

他们的生活又是充满趣味多姿多彩的。留学时,夫妇俩人会在茶余饭后找没去过的地方散步,这被他们称之为“探险”,这一习惯一直保留下来,即使后来身居陋室中。他们冒险搬家、玩着学做饭、和同学朋友聚餐谈文学哲学各种趣事;归国后在中关园,仨人一起去动物园游玩。在中关园,仨人下馆子边吃边“格物致知”;即使生活艰苦,夫妇俩从来没放弃过读书学习,编写《管锥编》翻译《堂吉诃德》,追寻乐趣;仨人分离之际,会用信记下身边发生的点滴和思念之情,寄给彼此,这被他们称为“石子”,会经常被拿来欣赏......

他们夫妻两个生活上扶持关爱,灵魂上有着高度的理解契合。丈夫会为妻子的当家作:“料量茶米学当家”,教她作,为她请最好的产科大夫,订最好单人产房,为她学做炖汤,给她承包早餐服务,为她由一个大阿官变为劳动楷模......妻子会在丈夫打翻墨水瓶、弄坏门轴、砸坏台灯、生了疔时告诉他不要紧,然后一一解决掉问题,给予他足够的安全和信任;会在尊重丈夫的决定基础上适当提出建议而不强求;会带着丈夫冒险游历各个有趣的地方;会在他生病后焦急万分,悉心照顾;懂得丈夫的性格和品性,所以会为成名后的他挡住门口的那些拜访者......他们会一同求学,一起读书,一块探险,向彼此常常投去爱意和欣赏的目光。

他们仨人不止三人。正如笔下所记,钱媛是妈妈的女儿,又是姐姐,是妹妹,是妈妈。因为她会给予妈妈陪伴、照顾和指导;钱媛是爸爸的哥们,他们常一起玩闹互开玩笑;父女俩是妈妈的顽童,会联手向妈妈造反;母女俩又是爸爸的学生,会向他请教不懂得问题。三人为众,多热闹的一众人。

03.

《我们仨:不曾虚度的此生》by 伊人拾光

网络用图

曾经读过一句话:最幸运的事为你的知己恰是你的爱人,你的爱人能成为你的知己。这不就是他们爱情的真实写照吗!多么幸运,他们彼此一路搀扶,即使走得跌跌撞撞,却依然满面春风,笑意盈盈;即使一生流离颠沛,却始终坚守所爱,不离不弃;即使饱经困苦,却能在丑陋的现实面前制造一个个笑点让生活于贫瘠的土壤中仍开出花来。

难得的是他们志趣相投、情投意合,最难得的是他们之间的理解懂得和信任陪伴。

我似乎能理解为何通篇读下来,我感觉到的是一种淡淡的温和的基调,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不会太激昂或太撕裂。自己仿佛是坐在一片草原上,迎着和煦的风,沐浴着昏黄的光,听一位老者讲故事,她是淡定而温和、优雅而从容的。

因为她这一生过得充实而饱满,有苦有乐,有笑有泪,有滋有味。有爱她的她爱的丈夫,有爱她的她爱的女儿,有爱她的她爱的朋友,还有他们仨所做的点点滴滴喜欢的事情。

就像她记录的那段话:“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在一起,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所以即使最后人群失散了,她仍说出了: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

但愿我们在老去的那天,都可以对自己说一声:不曾虚度此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