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错觉法则,塑造成功人生
三国时期,天下由魏、蜀、吴,三个势力所建立。有一次,曹操带着军队去打仗。当时正值盛夏,烈日炎炎,天上连一丝云彩也没有。附近又没有水源,士兵们个个都走得口干舌燥,焦热难耐。有些身体弱的都快晕倒了,行军的速度也不得不慢了下来。
曹操见此情景,心里十分焦急,却又无计可施。沉思片刻后,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双腿一夹马肚,来到了队伍的最前头,举起马鞭,向不远的前方遥遥一指,说道,“你们看!那不是片梅林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赶紧赶路,只要到了那片梅林,就有梅子可以吃了。”
士兵们一听,虽然连梅子的影子都还没见到,却仿佛已经将梅子吃进了嘴里,口水直流,也不觉得渴了。大家一鼓作气,加快步伐,很快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为什么曹操只是给士兵描述了一番前面不远处有梅林,就能激发他们的斗志,使军队顺利走出困境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实际上并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虽说士兵们并没有真的吃到梅子,甚至连梅子的影子都没见着,只是听了一番关于梅子的描述,但大脑却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已经吃到了,从而引发了相应的生理反应——咽口水,缓解了士兵们的燃眉之急。由此可见,学会利用错觉,是多么重要。
你知道吗,像望梅止渴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错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生活中各种看似合理的状况,99%都是错觉。日本作家西田文郎还为此专门写了本书——《错觉的法则》。
西田文郎,是日本印象训练研究指导先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科学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已出版多部经管类图书,除《错觉的法则》外,其代表作还有《改变大脑的终极理论:也许法则》、 《幸运是设计出来的》、 《发现幸福的八堂课》,销量超过100万册。他也因此成为日本百万级畅销书作家。
《错觉的法则》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告知我们如何利用生理学、心理学理论提升大脑功能,揭开“思维方式”背后的错觉法则。大脑可以操纵你的知觉和情绪,控制你的行动,同样,你也可以反客为主,操纵大脑,从而反向指导自己的行动。认清这一点,并掌握正确的思维训练方法,便能为大脑输入正面错觉、消除负面错觉,积累正向记忆数据,重建思维结构和行为方式,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让学业、事业、家庭以及人生更上一层楼。
不要让大脑(或者说“错觉”)操纵你,而是要操纵你的大脑,向大脑输入正向记忆数据,重建思维结构,塑造成功大脑与成功人生,这对你的人生将大有裨益。
错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苹果真的是红色的吗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大家可能会觉得好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拿出来问,苹果当然是红色的啦。可是你知道吗,同样的一个红苹果摆在大家眼前,每个人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色弱,色盲的人,和正常人看到的这个苹果颜色,就会相差很大。即使是色觉正常的人,每个人对颜色的定义也不一样,有人认为苹果是像血液一样的鲜红色,也有人认为是像玫瑰花一样的深红色。
如上所述,认为所有人看到的苹果都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觉,100个人眼里就有100个不同的苹果。我们从未怀疑过“红苹果”这件事,然而,就连一个小小的苹果,人与人之间的看法都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可见这世上并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视觉会欺骗大脑
经常有人会说“我只信奉眼见为实”,然而你亲眼看到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请看下图的三条线,它们之间的长短关系是怎样的呢?
你是否会觉得这三条线中,第一条的长度最短,第二条线的长度最长呢?
其实这三条线的长度是一样的。
再来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由黑白两种颜色构成的图案,着眼于白色,会看到两个面对面的侧脸。着眼于黑色,可以看到一个壶。由此可见,仅仅由于着眼点的不同,人们看到的事物就已经截然不同了。
更有趣的是,一旦向大脑中输入了“这是两个面对面的人”这个信息,再看就只能看得出两个侧脸了。如果告诉被试者,人脸中间有一个湖,他便只能看得出那个湖了,这就是人脑的特点。
锚定效应
买东西时,同样的一件东西,如果最初的提示信息不同,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样一个包,原价500,你会觉得好贵啊,不想买。如果写着原价1000,现清仓处理大减价,只要500,你也许就会觉得,哇好便宜,买到就是赚到,赶紧买。
此外,还有光环效应(爱屋及乌),从众效应(随大流),不得已理论(置于身不由己的情境下,人们就会做原本没打算做的事情)等,都是日常生活中错觉的表现。
IRA决定人生我们的大脑分为三部分:新皮质,边缘系和脑干。新皮质为知性脑,也叫理性脑,新皮质的左侧和右侧就是我们常说的左脑、右脑。紧挨着新皮质的内侧一层是边缘系,为感性脑,负责发出食欲、性欲这样的本能欲望,以及愤怒、不安、好恶等感情信号。脑干被称作反射脑,是大脑当中最原始的部分。
人类是大脑新皮质极端肥大化的动物,正是由于新皮质的发达,人类才能比其他生物思考更多的事情,我们才能构建出如今的高度文明。然而,真正决定我们行动的,其实并不是大脑新皮质,而是IRA(Instinct Reflex Area),在日语中,这个区域被称为本能反射区,包括大脑边缘系和脑干,相当于最具动物性本能的原始脑,负责掌控我们的判断。
IRA的重要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属于潜意识领域,因此无法靠意识性的抑制力对其进行操控,理性的理论无法在此发挥作用;
储存着过去的数据,理性会基于IRA的这些记忆数据对事物进行判断;
IRA与具有想象力的右脑有很强的连结关系,从IRA输出的信息一定都伴随着情绪,只要IRA产生负面情绪,右脑也会跟着产生负面想象,让左脑的正向思考无法发挥作用,相反的,只要IRA产生正向情绪,就能轻易转化为正向思考。
也就是说,不论如何努力尝试用人类特有的大脑新皮质来理性思考,只要具有动物性的IRA没有发挥作用,我们就无法采取行动,也就无法实现目标。
相信大家都曾经有过失眠的夜晚,静谧的夜里,你一遍遍地数着绵羊或者水饺,告诉自己明天还要早起上班呢,赶紧睡觉,却仍然无法入睡。这是因为负责掌控脑干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失衡,无论理性的大脑新皮质怎么努力,都只会让眼睛越睁越大,迟迟不能入眠。
恋爱也是一样,如果理性的认为绝对不可以喜欢上那个人,就能平息心中的悸动,我们就不会为情所困了。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异性类型,这种喜好同样无法用理性改变,因为这种情绪同样是由IRA负责产生的。
如果你年轻时没有任何梦想或目标,那么你今后的人生恐怕也就会马马虎虎过下去了。因为20多岁时没有梦想,只是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到了40多岁时幡然醒悟,发愤图强,一心朝着梦想努力前进的例子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IRA并没有进入那样的状态中,我们的大脑都是基于IRA过去累积的记忆数据对事物进行判断的,不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发生变异。
成功者擅用错觉人类的行动取决于本能的大脑,但这是否代表我们就无计可施了呢?答案并非如此。
如果你目前的人生进展并不顺利,那么可能意味着你的IRA里储存着“工作=办不到”、“自己=厌恶”这样的负面记忆,并且这些记忆成了发出种种负面行动指令的依据。要扭转这种局面并不难,只要将好的记忆输入IRA里,自然就能产生好的行动。
至于那个好的记忆是否是真实的并不重要,哪怕只是一种主观认定也没关系。或许此时作为理性脑的大脑新皮质会说,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但这对于不讲理性的IRA而言是无所谓的。所以尽管将好的想象植入IRA,让大脑产生错觉就好,这么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你要做的就是要设法欺骗自己的大脑。
成功的人和没有成功的人在天生的能力上并不存在太大差别,重要的差别出现在想象能力方面——是否具有正面积极的想象能力,以及能否产生好的错觉——这很重要。想要成为真正的有钱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大脑产生一种“我就是特别容易赚到钱的幸运儿,所以我一定能赚大钱”的错觉,
所以,如果你有孩子,千万不要从小就说他“学习不好”,“成绩差”,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大脑被反复输入“做不到”这样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己能力不行”这样不好的错觉,导致他最终真的成为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
只要一直坚持对学习不好的孩子说“你一定能学好”,他们就会产生“也许我真的能学好”的错觉,成绩也会随之上升。
中国有句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詹姆斯·埃伦在《原因与结果的法则》一书中也提出:“好的思想和行为不会产生坏的结果,坏的思想和行为也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因此,西田文郎认为,好的错觉因爱和感恩而生,坏的错觉因憎恨和不满而生。好的错觉会结出好果实,坏的错觉会导致坏结果。
希望我们都能掌握错觉的法则,学会操纵大脑,向大脑输入正向记忆数据。不管是对自己,对下属,或是对家人,对孩子,都多肯定,多赞美,帮助重建思维结构,塑造成功大脑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