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创作理论丨《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学习笔记
第二章 创作理论
作者说,如果着急开始写作就直接看下一章好了,等到以后有时间回头再看也可以。我就不跳过去了。没那个习惯。另外也是想深刻的理解一下写作的意义。
有时候我还发现一本书读过一遍之后,过一段时间再看,会有新的发现。
这一章的“什么是故事”,读第一遍的时候就感觉特别好笑。从小就听故事,我还不知道啥是故事。看完之后才明白,我以前真不知道。
这一章是让我们明白读者为什么会读故事。知道这一点之后才知道应该写什么,不是吗?
故事是一种表达。
故事讲述的内容:
我们是什么人,我们的七情六欲。
故事是我们沟通的桥梁,是我们寻找意义和谅解的途径。
1
过程
故事不只是一个物,它还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把你我相互联系起来。
故事需要涉及的内容正是那些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容。
要知道那些无法打动我们的故事我们是不会感兴趣的。这样就引出一个话题,故事应该由什么推动。不瞒你说,我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半年多的学习之后才明白,应该由情感推动故事发展。
好故事会让你有一种坠入爱河的感觉。强烈的主观印象足以让你智商归零。这时候,你电脑情感被挟持,思维被控制。
情节,即故事的进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生活的技能就是讲故事的技能。
生活中你必须知道面对各种事情时的真实感受。并且在必要时候还得懂得如何捍卫自己的利益。为了维持各种人际关系,还必须拥有一些类似的社会技能和认知能力。
因此,可以说,有了故事你就拥有了你所需要的一切。
2
作为需求的故事
讲故事不能是一时兴起,必须是我们特别想讲故事。
这是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我想起了一位网友评论我写的东西,他说,有一种无力感。原来如此。现在才明白什么叫“无力感”。就是我只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并没有不吐不快的冲动。
有些东西我真是不愿意写出来,这样一来文章的情感推动力肯定就没有了。
分享经验是每个人的本能,讲故事其实就是在分享经验,包括自己的和别人的经验。
3
故事就是我们
(故事的关联性)
故事可以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维持人际关系。
故事和故事的传播,可以维持我们的心理平衡和维护个人身份。
故事是社会需求之一。
4
需求有多深?
这种需求有多深刻哪?能够产生怎样的效果?有办法测量吗?
看过一本书,《人类简史》,书中说正是由于人类能够讲故事所以才把亿万人组织在一起的。就是说故事产生的效果非常之大。
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相信二十五史起到的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
我们需要用故事来表明我们的身份,说明我们究竟是谁。。而故事怎么讲,什么样的故事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就是讲故事的技艺。
5
手法
技艺,就是创作完整故事的技能。
小说专门关注极端案例。但是这并不是全部,写小说还需要把案例写完整。我们必须弄清真相、找到意义。这就是创作手法。
6
完整的故事
简单地说就是有结局的故事就是完整的故事。
7
大大的“我”
你需要与人物产生关联或者共鸣。
这个不难理解,看《红楼梦》的时候,你喜欢谁,想成为谁,就是这个意思。
身份认同。
就是移情、同情、通感。
也可以说是同理心。
身份认同可以解释为什么读故事与写故事的问题。
8
最大的回报
在我们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人物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的自我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才是我们读故事与看电影的动力。
完整的故事能够让我们得到的最大回报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自我,让我们有一种自己完美无缺的感觉。
总结
因与果
下一章是关于如何把故事装配起来的内容。这一章重点是让我们在理论上了解写故事与读故事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