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真的是温暖的港湾?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2-12 22:07:12

春节,很多人已经回到老家,回到父母身边,享受父母的宠爱与唠叨,感受家的温馨与幸福。但是,也有一些人,徘徊在回与不回的边缘,害怕回去被逼婚,被追问,害怕回去面对新盖的却没有自己房间的洋楼,害怕面对透过家的外衣,看见赤裸裸的吃人的人性。

这个话题不美妙,却并非少数。

清儿是一个26岁的女孩,成长在一个有点畸形的家庭:赌博成性的父亲,聋哑的母亲,自闭的弟弟,她是唯一一个看起来正常的家庭成员。

从小到大的学费生活费,父亲从来没有给够过,一是家里经济确实不宽裕,二是父亲把所有的家庭收入都投入到赌博,三是父亲认定外婆家会无条件资助。

清儿最伤心的莫过于每年交学费时,跟父亲从一个赌场跟到另一个赌场,眼泪哭干,眼睛哭肿,没有几天,她是断断拿不到钱的,尽管不够,但总比没有强,毕竟她没有每一次都跟外婆家要钱的底气。

今年,她自然不愿意回去,哪怕孤苦无依,哪怕没有一声问候,也好过赤裸裸的残暴。

只是,前几天从来不打电话的父亲突然打电话,要她拍张身份证发给他,也不说明原因。

直觉告诉她,家里的房子要拆迁,宅基地要征收,在二线城市生活的她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公寓也好,只是以她的微博收入和当地的高房价,根本没有能力购买。

这次拆迁她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她想用这个买套小公寓,可是父亲顾左右而言他,只说让她提供身份证,并不一定有她的拆迁款,说道最后,父亲认定盖家里的房子她没有出钱,所以拆迁款没有她的,她的身份证就是给父亲多挣一份拆迁款而已。

在26度的房间里,她心冷刺骨。

终于还是把身份证复印件给了父亲,至于拆迁款的数额,领钱的时间、地点,她是绝对打听不出来的。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钱被父亲一人领完,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全部被他赌博挥霍殆尽。如果自己去领钱,一是觉得名不正言不顺,毕竟她不是一家之主,只是一个大龄的女儿,二是如果她去,能领到吗?父亲会是怎样的表现?妈妈和弟弟会愿意吗?她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

刚刚接到外婆的电话,妈妈想她,希望她回家过年,知道孩子在意没有房间的事情,特意给她留好了房间,等她回去。可是她心里却愁肠百结,她不想回去,因为觉得不可能回去一趟,事情就完全扭转,更不愿意面对那个支离破碎的家。

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别人都欢欢喜喜地回家过年,为何就她不行,为何就她不可以,为何就她没人疼没人爱???

我们以为,家是最温暖的港湾,是力量的源泉,是爱和勇气的发源地,到头来却发现,没有比家更凶残的地方。

心如刀割。

但是,我们也得明白:家庭拥有复杂的历史渊源,自己错综多变的亲族关系。它有说不尽的悲欢离合,演不完的喜剧和悲剧;它有光荣的时刻,也有见不得人的隐私;它有精心维护的传统和仔细确立的形象,也有鬼鬼祟祟的越轨行为和荒唐的行径。

家庭常常有两面性:表面上幸福、正常,背后却充满了疯狂和暴虐。

我们一直相信家庭的美好,不愿意接受和承认家庭的悲苦与残忍,但是每一次痛彻心骨的重复,都在告诉我们:

我们越是试图逃离“功能失常”的家庭,越容易掉进纠缠不清的悖论陷阱。逃离的意愿越强烈,越会在潜意识里造成反作用――离不开家庭。

真的要解决家庭问题,还是那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重返家庭,拥抱过去所否定的东西,而这往往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令最恶劣的家庭关系也发生显著的变化。

当然,清儿可能还是无法面对,无法接受,那也不要逼迫自己,慢慢来,时间会在日子的流逝里沉淀,过滤掉那些恩恩怨怨,丰满你的内心,强健你的筋骨,当有一天,终于可以面对的时候,那就大胆地去面对吧。

春节,还是尊重当下的心愿,想回就回,不想回也不勉强自己。

家,有时真的没那么完美,还不能接受的时候,就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吧。

愿你被恩宠,有父母善待;愿你爱自己,有能力自爱。

不管是否回家,都祝你新年快乐。

《家,真的是温暖的港湾?》by 小猫的心理空间

回家的路,并不总是欢欣鼓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