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很平常?对离婚say no!(十三)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2-23 12:13:04

《离婚很平常?对离婚say no!(十三)》by 都悦

原因四:

前期结婚时感情好,婚姻内矛盾忽视,积压成疾,最后导致离婚。

我们接上篇文章(十二)继续。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谈论到女方产褥期期间,男女双方生理及心理变化,以及相应的调节方法和指导思想,我们继续往后推进。

产褥期过后,即女性娩出后2-3个月后,双方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即孩子的照顾与双方事业工作的平衡问题。

这是夫妻婚后要面临的一个全新挑战和问题,恋爱和婚姻初期绝不可能遇到的。但是假如现在有刚结婚的夫妻或者准备结婚的情侣看到这篇文章,看到这个问题,并且能够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和新鲜性,能够未雨绸缪,在结婚初期就认真讨论并且与各自父母协商一致,那我想当这个全新的挑战和问题真的来临时,他们会比其他人镇定自若,应对自如一些。这就是先了解熟悉这些具体问题和挑战的意义和价值。

为什么我们说对于夫妻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问题?因为新生儿的诞生,意味着双方的精力和时间,不再是从前的分配方式。换句话说,双方可能要打破旧有的一套生活方式,而重新构建新的,即自有的生活内容,工作,娱乐,关心照顾对方的生活,还有新生儿的生理心理健康。这是心理层面的重视和转变。此第一重新。

第二重新,由于前一周岁婴儿相对脆弱,且是非常重要的成长期,需要最为细心的照顾,所以身边要时刻有人。谁来照顾?如何平衡夫妻的自有工作与生活,和照顾新生儿的任务?这是非常现实的具体问题。

两重新,分别要求夫妻双方心理层面和现实行为层面做出巨大改变和调整,这就是全新挑战和问题之本质。而就是这两重新,由于中国经济转型之迅速,社会变革发展之快速,导致一般家庭和个人很难顾及到这两重新,或者说对其真正做到认真思考。想来也是国情和社会发展局限性的背景所影响。但正如我所说,我们的社会生活方面、人文社科方面的智识,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把时代背景纳入到我们对于人的具体生活问题的考虑中来,从而不至于麻木的被社会环境和国情环境影响而被动前行,减少我们对于幸福的感知度。之前几十年,中国人已经这么麻木的走过来了,现在是要觉醒、要更加重视我们内心的幸福。

通常,现在中国家庭的惯常做法,1,找一方父母来。2,妻子/或丈夫全职在家。(通常妻子多一些。)3,请保姆。

1,找一方父母来。这在中国现在新婚育儿家庭中,占据相当大部分。

优点:

家庭经济压力大,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外出赚钱养家,且请保姆来不放心,怕给孩子吃安眠药,或者打骂孩子等。

缺点:

如果婆婆来,婆媳矛盾冲突反倒是给婚姻家庭和夫妻双方心理增添压力,导致夫妻不和,甚至离婚,得不偿失。丈母娘来,虽然与女方相处和谐,但是同样容易跟男方产生矛盾,造成男方心理压抑,进而影响夫妻感情,这类问题也不在少数,本质依然是相处时间短,彼此了解度不高,生活习惯、养育理念差异大。

所以,这种选择实际也是无奈被迫。因为它的害处显而易见,对于婚姻双方的感情影响也非常巨大。被迫做此选择的婚姻家庭,必须要认真思考如何与婆婆公公或丈母娘丈人的相处问题,以及新生儿的养育问题,否则对婚姻的影响后患无穷。因为笔者有文章专门论述过这种矛盾及其处理思路,详见《妈宝男?娇娇女?婆媳矛盾?Hey,Wake up!--论婚后夫妻与其父母的交集问题》,这里不赘述。

2,妻子/丈夫全职在家。

通常妻子在家者居多,因为丈夫的收入可能会更高一些,或者,新生儿对于妻子的生理需求度更高,母乳喂养等。但也有丈夫全职在家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应该都是相对少数。

优点:

妻子能给到孩子生理心理最为舒适的环境和照顾,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当然前提是学习育儿知识,对孩子是充满爱和关注,这里不谈妈妈憎恶讨厌新生儿的情况,只关注感情健康的婚姻家庭。)

缺点:

妻子如果全职在家,不做任何学习和兴趣拓展,只围绕新生儿转(我们之前有提到的“妈妈唯一论”),减少了社会联系,阅历和见识增长速度比男方弱,思考问题领域也显出巨大差别,很容易分裂双方精神交流深度和默契度。试想丈夫回到家,工作可能不顺心,结果妻子张口闭口全是今天婴儿怎样怎样,吃奶好不好,眼睛眨几次,大小便几次……你说跟最初双方恋爱和婚姻初期,是不是天壤之别。丈夫可是从一而终的有工作时间和工作烦恼的啊,就像没有孩子一样,除了老婆,试问还能找谁分担呢?而如果这时候老公也无知的体谅老婆的辛苦和不易(其实客观上也是一种纵容,一种无意识的纵容),只会让男方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双方精神交流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发现双方除了孩子和家庭琐事,其他的基本没什么可谈的了。

这是婚姻感情被消耗的悲哀,婚姻感情从来不仅仅是孩子和家庭琐事。婚姻内容主要是家庭琐事,但感情不是。感情是彼此在家庭琐事当中心理层面的相互关照,相互支持,负性情绪的相互分担,主要是指心理层面的支持。丈夫下班,妻子能够先抛开孩子,主动关心一下老公的工作状态;相同的,老公能够关心一下妻子一天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困难和不易,老公始终有学习育儿知识的意识,知道爸爸也要有相应的责任;而妻子也始终有学习自身兴趣或专业知识的意识,知道自己还是要有热爱的事业和兴趣要保持,以便与社会不脱节,与老公的精神交流不脱节,总能给到老公新鲜的信息交流,思考交流。这无关乎钱,关乎夫妻情感,关乎双方是否愿意有这种联结和支持。

通常做这样选择的家庭,是经济收入还不错的,或是特别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夫妻。只是不要因为养育孩子这一任务而使婚姻生活的根基—夫妻情感付之一炬,这是现今很多中国家庭愚蠢糊涂、无知而犯的错误。如果做一个比喻,由恋爱幸福到结婚夫妻的感情,就像是一颗树苗长成大树,感情是主干,而主干的成长发展,生出枝干,这些枝干就是我们婚后会面临的一个个的挑战和任务。而这些挑战和任务的完成,永远是依了主干的茁壮生长。假若因为过度关注枝干的成长而忽视主干的养料,最后主干就会倾倒,而枝干也再无成长的养料,最后枯萎凋零。(婚姻生活的一大基础规律:“主干理论”)

很多丈夫,就是抱着孩子的成长最大的理念,回家看到一点妻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就埋怨妻子,“唯一的事情也做不好,还在家闲着不挣钱,我这天天辛苦在外打拼,一点都不值得,要你有什么用?!”把妻子的人格和自尊贬的一无是处。殊不知这是在摧毁婚姻的根基,主干。也有很多的妻子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当做唯一的任务和职责,对丈夫每天的工作和压力不管不问,任何与孩子的照顾事务相冲突,永远责备的都是老公,在家老公就感觉很多余一样,这也不行,那也不让,而妻子却以此有意识或无意识来向老公炫耀和证明:我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最大,你看我是不是很贤惠,是个很称职的妈妈,贤妻良母。

无知的悲哀!这种妈妈,我觉得连“良母”都不算不得,更何况“贤妻”,因为这样的妈妈抚养的孩子,只会是给孩子做了一个错误的婚姻家庭榜样,阻隔了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爱,因为妻子这样的压力会让父亲感受很差,进而减少与新生儿的接触和交集,避免妻子更多无情的责备。

(请关注系列(十四)的文章,笔者将对该问题继续回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