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以下学历的读者不建议读我的文章
当我写出这个标题时,相信已经有人愤愤不平了。
等不来的“沙里飞”
二本以下学历包括二本b类、三本、专科及高中以下学历。普通二本,在某些人眼里似乎成了一个鸡肋的学历,仿佛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考上。事实上,如果大家查一下高等教育入学率,就会发现,考普通二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提醒的是,我这里仅仅说学历。行行出状元,开挖掘机与办公室职员,都是凭本事吃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尊敬每一个凭自己能力生存的人。
为什么要拿学历说事?这和我的文章定位有关。
在我对读者水平的细分与选择中,我把自己的文章定位在:具备一定历史基础并有深入学习历史需要的读者。在这个定位中,对历史一无所知与有深入掌握的读者都排除在外。
注意,我这里细分和定位的是“读者水平”,不是指读者。换句话说,读者的阅读水平是会变的。如果一无所知,那可以读别的作者写的历史普及文。如果有很多积累,可以读学术著作。但是,如果恰好处在我定位的这个阶段,欢迎阅读我的文章。
这个定位怎么跟学历扯上关系了呢?
由于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与货币成本等)的原因,我不可能对每个读者进行市场调研,也就是说,我无从判断每一个读者的对历史的实际掌握程度。
因此,只能用一个替代性指标来间接地衡量。这个替代性指标就是学历。既然这样,我就要说明:学历作为衡量读者历史掌握水平的替代性指标的可靠性。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二本以上学历的读者具备这样的可靠性。
因为能够考上二本(凭自己本事考的)的读者,有较好的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的学习基础做保证。并且在各自的大学,不管学什么专业,能够顺利毕业,证明都是合格的本科生。
这些保证使得他们(她们)具备了学习了解新的知识的能力,即是暂时对历史不了解,也可以通过短暂地学习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
这里还要提醒的是:本人所作的细分针对的是整体。这一点本来是不需要说的:任何一个统计数字或总体的评估,都是针对整体,对个体不适用。这跟某些用人单位只要985/211毕业生一样,面对这样的规定,如果你符合条件,就去应聘。如果不符合,就换一家公司。没必要愤愤不平、指责不公。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凡是二本以上学历的读者,在大学学习期间,都会获得学术熏陶并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获得学术训练。即是毕业论文是东拼西凑抄来的,也是按照一定的论文格式来抄。这就是学术训练和学术熏陶。即是不具备学术研究的能力,但起码知道学术研究是什么样子。
而我的文章,虽然是普及文,但我使用的材料和观点却是学术的。我不是装逼,把自己弄得很牛逼。我只是想把我自己观点的来源交代清楚,以便于读者质疑与继续深入学习。
再次声明:我说的是不建议读,如果有读者误入,没读明白就骂我,那怪我喽?
我始终认为:对于历史文章,交代清楚自己的材料和观点来源,才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才是尊重而不是侮辱读者的智商。
已是最前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