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3-10 14:49:03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一个重度书虫,作为学生又没什么其他爱好,时间充裕,读了些闲书,整理了18年头两个月我读完的18本书,篇幅限制共设两篇,此为上篇,含9本读后叫人变温柔的小书,并做了些简短的品评,纯属个人见解,希望能对同样爱读书的你有用。(排序仅以阅读前后时间做参考)

不妨先做思考怎样的书叫人温柔?首先对温柔得有个准确的理解,“平林新月人归后,独立小桥风满袖”温柔,“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温柔,说到底温柔都在里,貌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那么一低头的娇羞,少一分了无生趣,多一分又太疯癫。

1.《我好在你怀里孤独》——刘若英

奶茶的书虽然是在她结婚孕育的那个特殊的崭新的人生阶段写下的,写关于独处与相处,真诚思考,娓娓道来。和自己和谐相处,同时也能人畜无害的在人群里来去,这是我努力追求的,而她是真的做到了。哎呀,不小心就暴露就是她的忠粉。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2.《偶遇》——陈鲁豫

这是一本18年1月才面市的新书,书是对鲁豫的一档电台节目的音频的整理,各色的人有各色的坎坷心路,这时电台节目如同一个树洞,而鲁豫作为一个好的听众,给出一点自己的所感所想,扮演一个知心姐姐,不,她没有扮演,而是很真诚的在陪伴。其实把自己的感情去电台倾诉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人有时候真的孤单又脆弱吧。书很畅销,可能是满足了大部分人窥探别人内心私密的同时又能找到同理心的原因。能看到鲁豫的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但是书总体不想过誉。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3.《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日】松浦弥太郎,张富玲

来自岛国的畅销书,“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在觅神仙。”还是中国的诗句比较言简意赅,简单两句就把一本书的精华说的通透彻底了。

“即使不懂什么人生智慧,可是你知道要如何逗人笑,安抚人心,那就这么去做吧。”“用照料不会说话的植物的细腻心思,来揣摩对方的感受吧。”“因为如果希望别人吃你做的菜能感到幸福,首先你自己一定得觉得幸福才行。”

这样你文字真的治愈,而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被治愈呢?——病人。但这样的书能畅销也算是乐事,至少说明人人都在寻求自愈。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4.《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李筱懿

高逼格汤,这么说会不会被她的粉丝打死。但我也不觉得所有鸡汤都不是好东西,存在必有理由,这样的鸡汤还是能接受的,作者本人从纸媒时代到如今新媒体时代,文章也是正能量满满,干货多多,分享了不少女性职场,情感,生活的经验故事。故事建议略看,观点get到就好啦,鸡汤文都可以这样子对付啦,看完观点也就是道理,反思下自己是不是没看鸡汤文之前就已经懂得,已经懂得没做,那就别抱怨“道理都懂,还是过不好一生”了。新习得的道理,记得贯彻,如此而已。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5.《孩子你慢慢来》——应台

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长期畅销,大部分人都有读,这一本暖暖的,很贴心。“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作者平衡的很好,我为什么如此判断呢?作为个人,难道这本书的问世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了?而作为母亲,不仅仅是文章最后两篇两个孩子的关于母亲的文字,比如

“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而在于文中散落何处的爱与陪伴。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6《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杨澜

杨澜算是个传奇的女子了,仅凭曾两次参与申奥就足以证明。而这本书是她结婚20周年之际送给丈夫的,卷首感恩丈夫这个一路以来为她做的牺牲,书中主要还是在讲述她眼中的名人政客,以及她参与的新闻事件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在公众面前她一直是以知性,理性的形象存在着,而这个求进步的女人,作为妻子,母亲的鲜为人知,书中也可以略窥一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杨澜后,就不仅仅只是感叹传奇,而是佩服。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7.《浮生六记》——沈复

要说世间好女子,不得不提被林语堂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陈芸。看此书不自觉嘴角上扬,艳羡这对夫妇,没有“化蝶”“孔雀东南枝”……那样轰轰烈烈的情节,却是真实世界里朴实生活的一对神仙眷侣。书自有小红楼梦之称,自是前面有多甜蜜后头就有多心痛。想陈芸

“她热衷书画,修订残稿,她身体羸弱性子却豪迈,家徒四壁,她拔簪沽酒;她穿男子服装,元宵出游又忘了身份,随手搭在别家女眷肩上,差点被人打一顿;她爱吃酱瓜臭豆腐,还逼着沈复吃,说得头头是道。”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这样妙哉妙哉的女子最终却被公婆赶出家门,客死他乡,如若是封建家长制的桎梏,那她主动给自己丈夫纳妾最后没纳上自己得了心病,怎么解释?难道她不是封建的一部分?她有那么点不懂人情世故,作为女神,可赏,作为妻子,未必。女子的才华美貌都是加分项,不是必须。

8. 《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蔡澜

《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里给温柔的定义我觉得很妙,“女人首先要有礼貌,温柔自然就跟着来了”,确实行的模仿很容易东施效屏,质的熏陶才是关键。作者蔡澜以七十多年与女人打交道得出的经验,或犀利辛辣,或温和从容,以男性的角度聊什么样的女人是最好的女人,有味儿!不过书中观点仅一家之谈,难免有偏颇。作者香港人,文中也多以香港日本女子为例,再加上作者电影制作人,主持人,美食家多重特殊身份,价值观,社会意识,生活理念等方面都有出入。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比较open,看书,看的不过是更好的包容和理解这个世界。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9 《姥姥语录》——倪萍

在倪萍邻家大姐姐唠家常似的文字中,了解一个家庭的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看到流动在这个家庭中无处不在的爱与温暖,也看得到苦难面前他们表现出来的主动承担。这都与一个人有关——姥姥,这个家庭的大家长,用智慧善良领着一大家子往前走,引着你非读到热泪盈眶不可,而又不忍卒读。姥姥来自生活的智慧,豁达的心态,才是这个家庭的精神内核。

《18年的头两个月,我读完了18本书。(上——温柔篇)》by 柒不栀

书中好多倪萍的画

“姥姥说‘一家人是一张脸’,家里人都下意识地爱护这张脸,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保持着一个常温。人人都觉得适度,家是你随时想回的地方,也是你随时可以离开的地方,人人都有一把钥匙,但绝不是负担。”

成为他们的家人不现实,但经营这样一个家庭你或许可以学着做些什么。

END

齐帆齐写作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