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为什么不自拍发朋友圈?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3-13 16:04:05

《胖子,为什么不自拍发朋友圈?》by 小辈伐道_Hunter

胖子害怕建立自己体型的心理表征

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柏拉图》

研究胖子,因为胖子最容易患高血压。

胖子有个特点,不自拍,不发朋友圈,不挂照片,不照镜子。

不信?打个小赌!

过滤一下身边的胖子,去翻一下他朋友圈,找到自拍照截图,发给我,一块钱一张(BMI>28的胖子)。

胖子不发朋友圈与“心理表征”有关,“心理表征”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应用概念。

什么是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人扫描真实物体那样,扫描视觉表象,通过结合言语和视觉信息,形成精细的心理表征。——《心理学与生活》。

胖子在心理上,本能的回避对自我的认知,逃避建立自我形象的心理表征。

这就是为什么胖子不自拍,不发朋友圈,不照镜子,不在墙上挂照片的心理因素。

目的不是鼓励胖子自拍,而是研究怎么帮助胖子建立想要变瘦的动机,需要从胖子的自我认知上出发。

胖子不能胖而不自知。

心理表征有什么作用?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详细的陈述了心理表征的以下五点作用:

  1. 有助于找出规律;2. 有助于解释信息;3. 有助于组织信息;4. 有助于制定学习计划;5. 有助于高效学习。

应用第一点“找出规律”,行为上可以这么去做:

1、胖子回溯从瘦子变成胖子的过程,什么时候开始变胖的,都做了一些什么,让自己变胖。

2、了解胖子怎么变瘦的,每一个胖子变瘦都可以写成一部精彩的小说,构建物理体型客观变化的规律。

3、回想一下,胖给自己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带来了哪些疾病,留下了哪些隐患。

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变化的历程,认识到胖还不足,需要认识到胖的变化过程以及影响。

如何运用心理表征?

1、通过镜像,具像化胖子自我形象的心理表征,提高肥胖的人自我认知的意识频率;

安装全身镜,多照照;

挂一些身材极好的照片(比如胖子不胖的时候的照片,或者贝克汉姆、宁泽涛);

拍下胖的体态,发给他,洗出来挂墙上或者当做屏保。

2、构建塑造健康体型的客观规律过程,建立多种方式和途径去重塑体型(运动、饮食、睡眠等)。

胖子要变瘦,就会想要知道怎么做,但这不是本文重点。

动机产生了,就是好现象。

依然可以运用心理表征的其他作用去改变,制定减肥计划,不断学习健康知识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上的都是心理干预的一些基本技巧,实际运用中,非常复杂,而且过程漫长,相当于有无数外部变量的实验环境,要导向一种趋势结果。

作为第三者,进行干预,不容易,过程中要考虑被干预者感受。

但是是有可能的,过程就是自外而内,自内而外。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内科医生只会建议减肥,怎么做,还得靠自己和家属。

将对疾病的恐惧,作为减肥的动机,只适应于重度患者;大部分群体,需要激发对生命美好向往的动机,来塑造自身,才是正向的引导,也是更前置的干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