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的孩子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3-14 17:43:02

《培养自信的孩子》by 凌清清

凌清清 第35篇原创文章

01

“妈妈,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和你分享。”第二学期刚开学,小学一年级的咪咪做完作业后,边收拾学习用品边兴奋地说。

“哦,什么好消息啊?”我很是期待。

“今天我们选举班长,我得到了第二多的得票。”咪咪明亮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喜悦。

“哦,那太好啦。那你是不是就可以当班长了?”我很替她开心。 从幼儿园大班起,咪咪就很想当班长。因为她觉得当班长是件很神气的事情。也许有家长会担心,才多大的孩子啊,这么小就这么功利。

我反而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的。俗语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我一直觉得,有目标的人生,才是充满动力积极向上的人生。

“今天我们选出了三位同学,老师说,我们三个一起当班长和副班长。”咪咪沉浸在白天的事件中,很是喜悦。

“哦,妈妈真的很替你开心哦。你刚才说,这个班长是选举的?具体是怎样产生的?”

“先是想当班长的同学举手报名参加竞选。然后,每个竞选者上台说明自己将怎样当班长,最后由每个小组来投票,得票高的就能当班长。”

“哦,这么看来,你在同学中还挺有人气的哦。”

“是呀,有些同学还举了双手呢。可惜,也只能算一人而已。还有些同学专门跑过来说我很呢。”对于同学们的赞赏,咪咪一点也不谦虚。

02

对于孩子上学后的各种状态,网上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段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亲妈和后妈的说法:不上学时,母慈子孝,绝对的亲妈。上学后,亲妈秒变后妈,为避免出现撕书K娃的失控场面,很多妈妈还得时常反复念叨“孩子是我亲生的。”

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自觉做好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这样就不用时时刻刻念叨“孩子是我亲身”的了。

如果将人生比喻为爬楼梯的话,想必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一种主动想往上爬的动力,而不是家长天天追在屁股后面追赶着让TA爬楼梯。

人本主义心理家罗杰斯说过,任何人的生命本质都是向上向善的。既然如此,为啥还有些孩子表现出“我无所谓,考试好不好无所谓;我无所谓,学习懂不懂无所谓”的行为和态度呢。

这里面,也许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我觉得父母和孩子间有没有良好的沟通模式,父母能不能抓住每件小事、智慧地引导孩子释放其内在向上力,这应该有很大的影响关系。

《培养自信的孩子》by 凌清清

文 凌清清

03

如果你家孩子回到家,很傲骄地告诉你,TA全班得票最高,如愿当上了班长。你会怎么说?

你会不会说,当个班长而已,有什么好骄傲的?谦虚一点。你学习成绩是不是全班第一?在全年级排多少名?你的钢琴过了4级没有?

你看看你表姐,不单是班干部,成绩还是年级前五,钢琴过了8级,唱歌还拿了全校第一。你啊,多向表姐学习学习。 如果这么说话,猜猜孩子听到后是什么心情? 如果是我,心里一定会想:“这个妈,和她说话特别没劲,以后有什么事情都不想告诉她了。”

为什么?因为孩子本来是期望得到你的欣赏和肯定的,但你却给她劈头盖脸泼了一盘冷水,孩子感受的是深深的“被否定”,而“被否定”的感觉是导致我们感觉痛苦的根源之一。 孩子只有在感受到快乐时,才更有动力去做事情。

怎样才会感受到快乐呢?感觉到自己有成就感、归属感、存在感、价值感等良好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果父母能时常赞美、欣赏、认同自己的孩子,孩子就容易获得这些感觉。

但是,能使一个人源源不断地产生积极向上动力的因素中,比起父母的欣赏,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欣赏更加重要。

根据6Q教育刘中良总导师的总结,被欣赏的孩子,容易获得“他信”,即借由他人的肯定获得的信心。而自己欣赏自己的孩子,才能培养出“自信”,即从自己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

而从“他信”到“自信”,只需父母改变一点点引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4

“咪咪,妈妈听了这个好消息,也很替你开心耶。妈妈很想知道,为什么你会得到全班最多的得票呢。能告诉我吗?”

“妈妈,我觉得是因为我很美。”咪咪的回答真是太逗了。

“哦,这样啊?妈妈也觉得你很美耶。那如果美是同学喜欢你的原因之一,你想继续美下去吗?我们要做点什么吗?”

“我已经够美的了。不用做什么都可以了。”

“哦,看来你很有信心哦。妈妈倒是想到一些事情,比如洗脸洗干净点,牙齿保持整齐和干净?”我趁机提出了她最不喜欢的刷牙,以及拔牙。

“是哦,妈妈,我知道了。我要好好刷牙,保护好牙齿,使牙齿白白的,漂漂亮亮的。我还要勇敢地拔牙,使我的牙齿长得整整齐齐的。”

《培养自信的孩子》by 凌清清

文 凌清清

“看来你很会找方法哦,好棒。除了美,还有什么原因让同学那么喜欢你啊?”

因为我有很多好朋友,好姐妹,好兄弟。他们都很喜欢我。”

“哇,听起来你的朋友真的很多耶。那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你啊?”

“这个啊?我也不知道耶,但是他们就是很喜欢我。”

“哦,妈妈猜测是不是因为你平时很愿意帮助同学、对人很友好、又很喜欢笑的原因啊?”我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有点信心的。

“那肯定是啦。”

“那当了班长以后怎么做啊?”

“当了班长,肯定要更加热心帮助同学。同学有小毛病,轻声地提醒他改正。”咪咪仰着头,很有信心地回答我。

“很好。想想还有什么原因吗?”

因为大家觉得我学习成绩很好。”

“哦,看来学习成绩好也挺重要的哦。”

“是他们觉得我成绩好。”咪咪补充了一句。

“哦。听起来,好像你不觉得你成绩很好,是这样吗?你对你的学习成绩还不是很满意,是吗?”虽然咪咪平时的学习表现很不错。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咪咪的成绩在班里的确不是很拔尖。

“是呀,我不是很满意。”咪咪低了低头,显得有些低落。

“那这个学期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努力一下啊。到时,妈妈相信就不是同学觉得你成绩好,而是你自己也觉得自己的成绩很好哦。是吗?”

“是的,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因为我肯定能做好的。”咪咪恢复了喜悦。

“好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什么你的同学那么喜欢你,好吗?”

“我同学喜欢我,是因为我美,我对他们很好、我热心帮助他们,还有我学习成绩很好。”咪咪很有逻辑地总结了一次。这就是从“他信“到“自信”的关键一步,让孩子也能从心里接受和承认自己的好。

05

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作为父母,必须首先想清楚的第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只有这个问题我们找到了很明确的答案,我们才有可能指导自己用怎样的价值观和方法去培养孩子。

在那么多好的、正能量的形容词里面,比如健康、乐观、对人类有意义的人、稳重、善良、健谈等等,你最看重哪个品质?

6Q教育的刘秀银导师在一堂微课《如何帮助孩子在学龄阶段树立自信心》中讲到,在那么多的优良品质中,最重要的是“自信”。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孩子自信,那些其他的好的品质,比如善良、乐观,就很容易来到孩子身边。但是,相反的,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那么他之前拥有的好的品质,比如善良、乐观,就很容易从孩子身边溜走。

我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的。

所以我希望做的,就是通过日常的点滴小事,协助我的孩子从“他信”,走向“自信”,拥有她自己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