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人生的6个关键词:逆境与抉择、通达与从容、初心与未来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3-26 10:29:08

《李嘉诚人生的6个关键词:逆境与抉择、通达与从容、初心与未来》by 新君

如果提到一座城就能想起一个人,那么香港的精神图腾无疑是李嘉诚。他蝉联20年的香港首富位置,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关于他的发家史,一直被诸如“传奇”、“励志”等字眼包裹,从茶楼的跑堂、钟表店的小伙计、五金厂的推销员到香港首富、华商领袖,“超人”李嘉诚是如何炼成的?这里面隐藏着无数秘密,我们盘点李嘉诚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也许你能发现一个真实的首富,从而能走进李嘉诚的内心世界!

1、青年时期:逆境与抉择

《李嘉诚人生的6个关键词:逆境与抉择、通达与从容、初心与未来》by 新君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李嘉诚

李嘉诚原籍广东潮汕,少年时为躲避战火举家迁至香港。随后其父染病辞世,年幼的李嘉诚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他当过茶楼的跑堂、钟表店的小伙计、五金厂的推销员。身处逆境他依然勤奋向上、好学不倦。当机遇来临,他果断下海创业,做出人生重要的抉择——创办长江塑胶厂,靠着不凡的眼光和良好的信誉,成为“塑胶花大王”。

▽▽▽

父亲病逝后,家庭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李嘉诚母亲庄碧琴的身上。看到母亲的艰辛,李嘉诚选择辍学出去打工。他干过茶楼跑堂的伙计,钟表店的学徒工。生活的磨炼让他愈发坚强,工作间隙他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早年的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勤快好学的李嘉诚很快就在舅舅的钟表店站稳了脚跟。但是,不安于现状的他决定跳出安乐窝,寻求更大的发展。抱着在社会上闯荡一番的想法,李嘉诚选择做一名推销员。正是这一段推销经历,锻炼了他的商业意识,也让他接触到了塑胶行业,为他以后赚得第一桶金埋下了伏笔。

20岁就当上总经理的李嘉诚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他决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他将方向放在自己熟悉的塑胶行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靠着诚信经营、善待员工、主动开发新客户,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渐渐步入正轨。

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渡过了质量危机,但是李嘉诚没有松懈,而是居安思危,不断革新生产工艺,提高质量水准。时刻关注塑胶行业动态的李嘉诚发现了塑胶花这一新商机,立即去国外学习先进生产工艺,最终生产出了物美价廉的塑胶花,取得了不凡的市场反响。

 “塑胶花大王”李嘉诚又看准了新的商机。原来,他在扩建厂房的时候发现香港的地产市场越来越热。经过一番精细的调查,李嘉诚认为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将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迎来一波飞速发展。于是他果断投身地产业,靠着稳健的投资和对风险的合理把控,将长江地产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

从进入地产行业开始,李嘉诚就把香港地产界的头置地公司作为超越目标。长江实业成功上市,迈出了赶超置地的第一步。经过不断的发展,长实在地产面积上超越了置地。其后,李嘉诚在香港地铁物业招标中打败置地,为长实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在地铁物业竞标中打败置地之后,李嘉诚在香港商界的声望日渐显赫,从而有机会和汇丰银行开展合作。李嘉诚和汇丰大班沈弼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九龙仓争夺战中,经过沈弼的调解,李嘉诚主动退出,从而赢得了船王包玉刚的好感,最终成为真正的赢家。

李嘉诚在建造高等公寓和屋村的选择上犹豫不决。与大众公寓相比,给中高阶层人群建设的高等公寓,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但屋村涉及面广,有很多的休闲娱乐场所,这将会带来后续的利益。并且以当时长江实业的能力,想要在市区大量购买用于建筑高等公寓的地皮,还是有些难度的。这样一来,发展屋村就是更适合长江实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香港社会形势的变化,置地陷入发展困境,众多财团将其作为收购目标。怡和新任主席西门·凯瑟克行事果断,做出了迁册的决定。置地争夺战进入白热化,收购置地的收益预期大大下降,最终,李嘉诚果断地放弃了这个收购计划。

如今被称为“李嘉诚的利润奶”的赫斯基能源公司,是在1986年12月开始被李嘉诚收购的。而后,李嘉诚不断增持该公司的股份,并大刀阔斧加以整顿,终于使其迎来转机,扭亏为盈乃至大赚特赚。

2、中年时期:通达与从容

《李嘉诚人生的6个关键词:逆境与抉择、通达与从容、初心与未来》by 新君

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李嘉诚

事业初成的李嘉诚已经拥有了享受安逸生活的资本,但他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为自己的事业设立新的目标。“长江不择细流”,他收购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在全球扩张货运码头,投资内地房地产,构建零售帝国,进军通讯行业……李嘉诚用非凡的领袖智慧从容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用自己的管理哲学经营庞大的商业王国。

▽▽▽

对李嘉诚来说,1979年是难忘的。这一年,李嘉诚从汇丰手中接过了和记黄埔百分之二十多的股权,李嘉诚的事业因此有了质的突破,为他日后成为华人首富,建立李氏商业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0年代华商崛起,之前一直由英国人控制的九龙仓公司、和记黄埔集团、会德丰集团,以及香港电灯公司,先后落入华商之手。英资企业老牌洋行怡和虽然躲过一劫,却走向没落,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发展前景都大不如前。著名的“港灯易主”事件就是长江实业和怡置财团实力逆转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李嘉诚参与内地的地产开发,始于1992年签署的第一份合资合同。此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黄集团在内地开发及储备了多达几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项目涵盖一二三线城市。期间出现了水土不服、房屋质量受质疑等风波,近些年又传出撤资传言。李嘉诚如何回应?

香港有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金融业、贸易与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其中,贸易与物流业的航运项目,是李嘉诚的投资重点之一。李嘉诚抓住香港回归的时机,竞拍码头所有权,成为了香港码头货运界的霸主。

在香港港口业务发展潜力饱和的情况下,李嘉诚积极拓展和黄的海外港口业务,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遭遇了阻力,但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旧使得和黄的海外港口业务顺利发展。

1988年,李嘉诚旗下的国际集装箱码头集团,成为香港排名第一的集装箱码头集团。然而,随着香港集装箱市场的饱和,和黄的发展空间受限。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嘉诚将目光对准了广阔的内地。

1981年,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凭借着和记黄埔雄厚的经济实力,开始对屈臣氏展开了一系列整改。李嘉诚重点调整了屈臣氏的众多品牌,使其整合为一个极具涵盖力的零售品牌。从此,屈臣氏的发展突飞猛进,分店遍布全世界,成为世界性品牌。

由和黄集团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合资,于1985年8月成立的和记电话有限公司,是李嘉诚的通信帝国的起点。此后,李嘉诚准确预判了第三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时机,在全球电讯资本市场呼风唤雨,“千亿卖橙”,对世界通讯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李嘉诚所经营的行业已经遍及塑胶制品、房地产、股票、酒店、货运码头、电力、通讯以及电视传媒等诸多领域。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还想要拓展出更大的基业。李嘉诚为自己的公司制订了一套新的发展战略——多元化、全球化发展。

李嘉诚认为,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投资环境瞬息万变,一个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光靠老板一个人是不行的。于是,他广纳人才,打破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组建了一支拥有一流专业水准和超前意识的现代化经营管理团队,来协助他管理李氏商业帝国。

3、老年时期:初心与未来

《李嘉诚人生的6个关键词:逆境与抉择、通达与从容、初心与未来》by 新君

人的一生,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我认为在我有生之年,如果能在人世间留下一些可称之为痕迹的东西,能为人类做出点贡献,那么,不论将来的结局如何,我便死而无憾。——李嘉诚

纵观李嘉诚一生,不仅仅有纵横商海的几十年,也有投身慈善、贡献社会的几十年。早年间,李嘉诚刚刚成为富豪,他就认识到,财富的价值不在于个人享受,而在于贡献社会。几十年来,李嘉诚在慈善、医疗、教育等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不忘初心,李嘉诚对社会的贡献将在未来继续影响这个世界。

▽▽▽

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州。他的家族到李嘉诚这一代已经在潮州繁衍了十几代人。在他的先祖中,有曾经高中进士、位列朝堂的大官,有走上街头的爱国者,有投身商海的商人。可以说,李嘉诚所表现出的好学、爱国和不凡的商业头脑,都与他的家族传承有渊源。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虽然有心通过经商改变家庭状况,但最终他还是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可惜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李云经最终被生活的苦难拖垮。虽然早早的就失去的父亲,但李云经对李嘉诚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父亲当年的不幸,是李嘉诚毕生投身慈善的巨大动力。

1980年,李嘉诚为了可以更系统地资助香港和世界各地的慈善服务,创办了李嘉诚基金会。基金会主要捐款给教育、医疗、文化以及其他公益事业。李嘉诚陪伴并见证了基金会点点滴滴的成长,多年来跟基金会有关的事情,他都会亲力亲为。在李嘉诚眼中,基金会这项事业就是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李嘉诚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父亲有病却得不到医治,所以李嘉诚在发展慈善事业方面,始终十分重视扶贫赈灾及医疗救助。祖国内地发生自然灾害,李嘉诚获得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集团捐款捐物。此外,他还组织开展了“宁养医疗计划”和“长江新里程计划”。

李嘉诚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医生,也曾想过当大学教授。那时的李嘉诚,最渴望的便是与那些幸运的同龄人一样,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李嘉诚资助教育事业的动机,一方面是作为企业家“胸怀天下”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弥补自己早年失学的遗憾。无数资助教育和失学者的举动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作为商人的理性的李嘉诚,更是一个作为学子的心怀遗憾的李嘉诚。

在李嘉诚创办基金会之初,他的家乡潮州所在的整个潮汕地区,都没有一所高校,当地的学生要接受高等教育,都要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这个情况李嘉诚很早就知道了,他一直想为家乡办一所大学,帮助本地培养人才。之前没有做,是因为实力还不够,如今有能力了,自然要完成这个心愿。于是,他立即将此事放到了李嘉诚基金会的计划中。

长江商学院是由李嘉诚出资创办的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以提供工商管理硕士(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高层管理培训(EDP)为主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商学院,同时也是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成员。是中国内地与海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合作双方是汕头大学和李嘉诚基金会。

李嘉诚作为一个身价亿万的富豪,几十年来却几乎没有任何绯闻,因为他和表妹庄月明有着一段堪称典范的婚姻。两人青梅竹,两小无猜,虽然家境差异很大,但是两人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幸福地走在了一起,并且相守一生。

李嘉诚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也非常成功。长子李泽矩行事沉稳,李嘉诚就有意培养他做接班人。次子李泽矩性格张扬,爱标新立异,李嘉诚就放手让他去闯,支持他开拓新路。最终,李嘉诚平稳地实现了自己事业的过渡,没有出现像其他富豪家族那样的分家闹剧。

©本文选自《李嘉诚传(全3册)》,花山文艺出版社。

《李嘉诚人生的6个关键词:逆境与抉择、通达与从容、初心与未来》by 新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