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读寶玉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话说女娲补天后剩下一块顽石,丢在青埂峰下。虽说天以补好,为何不用此石补地之不平,使大地平坦,而不使后人以一部《石头记》穷其一生。
下面在下以这块顽石(通灵宝玉)的视角为看官剖析《石头记》中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日,这顽石听一僧(空空大士)一道(渺渺真人)谈论红尘中的荣华富贵,动了凡心也想去经历经历。边再三哀求二仙引带。那僧人道:“若说你有灵性,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这个“复还本质”非常耐人寻味,说白了就是说,我今天帮了你,你以后要回报我。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僧一道为何来到青埂峰下给它讲人世的繁华?难道是偶然吗?很显然,并非如此。此石先是经女娲娘娘锤炼,后吸日月之精华,本是可上达太虚幻境,下观凡世一仙石(后文可见)。二人见它有如此妙用故勾起它的凡心,引它下世为他们记载功德,流传与世。在下并非胡诌,请看甲戌侧批,道:“秒!佛法亦须偿还,况人事之债乎?”可见人情之冷漠。在后文中被贾母的一句“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一语道破。经过二位大仙的一番法术过后,顽石幻化为美玉,被二人携带而去。
这时顽石已经展现功力,先得知降珠草要下界以泪报答神英侍者(请看官不要弄混,神英是下世的宝玉,通灵宝玉是由补天石幻化)的灌溉之恩后,又定位在人清(人情)巷,葫芦(糊涂)庙隔壁的一个乡绅家,此人姓甄,名费(废),字士隐(事隐)与一位祖籍胡州(胡诌)姓贾,名化(假话),字时飞(实非)落魄书生的一段公案。一日这贾雨村因甄府的丫鬟多看了他两眼,边心生挂念。不过此处明显与“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标题不符,一个丫鬟怎么会是“闺秀”了呢?可见作者之狡猾。我们继续说这一贾一甄二人,甄士隐资助贾雨村上京赶考,此时的贾雨村可谓是一身正气留下一句“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便不迟而别了。之后的善于仕途经济的贾雨村竟是同一个人?我们回头再看这个可怜的甄老爷,先是丢了女儿,随后家中起火,折变了田地去投奔老丈人封肃(风俗),这封肃便半哄半赚的与了女婿二人些薄田朽屋。到这里好像只有这贾雨村和甄士隐,其他无一人有仁义之心,可叹!可叹!
却说这一日,士隐见一位跛足道人念叨着:世人都晓神仙好……。这道人在太虚幻境看士隐是个可渡之人便在市集上欲渡士隐,怎奈士隐当日不曾开悟,以招种种苦难(难道不是这和尚道士搞的鬼?)。今日见面可谓是三顾了,士隐听罢,愿为歌谣做注解,说到:“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便抢过道士的褡裢一同去了。
可谓:
原本仙物弃凡尘,
茫茫渺渺渡世人。
雨村士隐性情真,
怎奈造化多弄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