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第四个核心技能:故事结构 33.加强对第二部分“反应”的掌控丨《故事工程》学习笔记
第五部分 第四个核心技能:故事结构 33.加强对第二部分“反应”的掌控
第二部分的任务就是描写主人公的反应。
第二部分都是关于“反应”的
第一部分的任务是让读者关心并且同情主人公。要让主人公面对重重阻力并开始新的追求。还要设置好这部分的重大危机,使读者心中能够感觉到危险以及潜在的得失。
这一部分一定要吸引住读者。所以这时候让阴险邪恶的势力出场。读者应该首先关心的是主人公,之后才感受到他的恐惧。
紧接着就是构建第二部分的故事进程,这些都来自对上下文的反应。在这一部分,主人公不能着急开始力挽狂澜。
第二部分的反应
这一部分主人公依然是受折磨的阶段。
主人公采取行动也不过是应激反应。回避、逃跑是这个阶段的特点。
经典的第二部分位置
故事情节的中间点出现在十分接近该故事关键转折点的目标位置。
转折点的位置无须精细的科学计算。只要将它呈现出来,让它起到作用就行。
故事节奏和场景选择
第二部分描写绝望、撤退战略以及绝地反击策略。这需要的是一系列场景,而且每幕场景之间相互关联,从而有逻辑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次与后续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产生联系。
后退并重新集结+采取行动作出反击+在关键点处提示敌对势力的出现,这就是第二部分。
如果有对第一情节点的高潮部分作出即刻反应的一到两个场景……如果之后有一两幕场景,故事的主人公能重新整合,后退一步,或者是思量一下自己的选择……如果有一个设置关键点的场景……紧接着就是这个关键点本身……而后是对关键点作出回应的一两幕场景……接下来就是导向中间点的一些场景……
把以下问题的理解透就不会为接下来该写什么发愁了:
(1)你在什么地方?
(2)这个时候需要发生什么?
(3)接下来的更大场景要朝哪个方向发展?
随着故事的发展,填补空白的能力将会增强。故事不会自动生成,但是随着你推进故事向前发展,故事所需的情节将越来越清晰。
你对故事结构了解得越多,故事就越真实。
掌握通用故事格局之后,作者就会知道写作的任务是什么,必定发生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将这一情节安放在何处。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创作,内心那个讲故事的人都将跟随你的步伐,为未来的情节发展提供建议。
总结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反应”在第一部分故事铺陈足够,主人公已经不得不采取行动。但是由于主人公还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那么这部分的“反应”也只能是应激反应。除了回避,也就是逃跑了。
关于不要让主人公过早反击的技巧的目的就在于告诉你在何处安放这些要素——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应使故事的节奏感最强、 戏剧张力最大。 一旦理解了故事结构,无论你是列提纲写作还是凭直觉写作,想犯错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