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你的生命尺度
这一周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讲“现实”主题下的“金钱的隐喻”。用一个集中的时间读完,再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来梳理自己的一些理解。
1.
首先,在预告中,武志红说金钱是最现实之物,同时,也是让现实世界变得特别复杂的关键。我理解为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单独讲金钱。因为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现实是复杂的,武志红说理解人性有两个基本维度:力量上的强弱,和道德上的善与恶。如果我们一个人能在强弱和善恶这两个维度上都处理好金钱这件事,也就可以说,这个人拥有了成熟的人性。
金钱恐惧症
武志红讲自己的故事,他发现自己每一次有意外惊喜时,都是慌张和不适应。这里提到金钱恐惧症,他也分析了自己的父亲好像也是这样的,他总结:每一次遇到意外惊喜时的慌张和不适应,也是金钱恐惧症者的表现。社会中存在的共生关系中,有鞭打快牛的现象,能干的人不断被加上各种责任,同时又被剥削。我理解为这是起因,这是金钱恐惧症的深处原因。因为,谁挣的钱主要归谁支配,这是非常简单又根本的规则。
所以,金钱恐惧症其实核心恐惧的不是金钱,而是对金钱背后隐喻的恐惧。金钱背后的隐喻又是什么呢?武志红说金钱最重要的隐喻是“力量”。
现实中,虽然在衡量力量时,第一重要因素是权力,可权力难以被言说,有时也不好被量化。但金钱不同,可以量化,一目了然,所以,金钱是最容易引起人羡慕妒忌恨的东西。
这里需要再延展,力量的强弱,很接近一个维度,就是谁高谁低。越时活在全能自恋中的人,越容易在乎关系中谁高谁低。
也就是说,活在自恋中的人,会希望永远都是自己高人一等,可同时,他们也会知道,这个时候别人会嫉妒自己,这时候就引来一个很深的矛盾:我既不能接受 别人比我高,我又不敢比别人高,那最好就是我们彻底平等。
这里是说力量。但再回到金钱,我们就会明白:所谓的金钱恐惧症,其实可能是强大(力量)恐惧症。
这里没有重复去把武志红为讲明白这个观点相应的故事写下来,可能是听了S的课之后,有点警觉故事,但我们只要明白一点就好,故事最终还是为了表达观点:金钱恐惧症,深入想下去,是强大恐惧症。
2.
尝试这样想,如果是我,接下来就会写对强大的恐惧背后还能有什么延展呢?又该怎么在知道了这些之后,让自己走的更好?
金钱与嫉羡
嫉羡,时奥地利精神分析大师梅兰妮 克莱因在《嫉羡与感恩》这本书中提出的概念。听上去像羡慕妒忌恨,但不是。英文是envy,意思是你又一个东西,我也很想拥有,可我感觉这个东西我根本拥有不了,所以只能掠夺它,可即便是掠夺了,还是觉得拥有不了它,于是还想毁灭它,顺带着我也想毁灭那个本来创造并拥有它的主人。
武志红说,嫉羡可能是最深刻,最根本的一种死能量。还说自己原来一直理解不了,为什么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时候,起义军总会毁掉旧朝代的宫殿,例如项羽烧掉阿房宫。可以理解为,我根本创造不了的东西存在,会伤害我的全能神一样自恋感觉。
常与嫉羡相伴的是贪婪。来到这里,会发现贪婪还是要比嫉羡好一些的人性,因为贪婪的意识是我要掠夺占有不属于我的好东西,但我并不想摧毁它。
那么,我们平时说的嫉妒,就是更好一个层次的人性了。你有好东西,某方面强过我,我眼红,但我至少知道我和你之间是有界限的,不会贪婪的去掠夺你。
武志红还分析说,如果一个社会和文化中,嫉羡过于浓烈,金钱恐惧症或者说强大恐惧症就会很常见。他还讲了和自己的分析师之间,当他和分析师谈金钱恐惧症时,也会不自觉用金钱来衡量比较,当他现实中名利金钱这些东西的确胜过分析师时,当他谈到这些,心里会有不安。
他说自己的观察,那些靠自己的努力逐渐富起来的人就很不一样,没有出现驾驭不了金钱,反倒被金钱控制的情况。那些白手起家的精英企业家,都有更好的精神面貌,人性成熟度也相对高。
追逐利益但又不被利益控制,会让一个人的人性变得更为成熟。
如果我们能处理好与金钱的关系,通常意味着能处理好强弱力量的维度和善恶的道德维度。具体做法,武志红是这样建议的,可以去试试一边追求更多的金钱,一边去观察你的内心,以及你和周围人的关系,这将是是一个非凡的挑战,一个英雄之旅。
3.
知道了金钱的隐喻之后,我们该怎么让自己更好,有没有一个方向呢?
升级你生命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你的感知,则是丈量你自己命运的尺度。
武志红说我们总会做选择,而会有选择的尺度。影响选择尺度的因素有两大类,物理和心理。物理性因素有这几个方面:
时间的尺度,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越大,时间的尺度就越时重要。
空间的尺度,进入的空间越多,阅历越丰富,会拓宽选择的的尺度。
关系的尺度,你愿意为不同性质的关系,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比如武志红说自己的在各种关系中,升级了拒绝别人的能力,越来越重视到底要让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关系中。
身体的尺度,比如学会拒绝,也是考虑了身体的尺度,身体,精力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
金钱的尺度,你拥有和处理金钱的尺度越大,对你人性考验也就越大。
除了这些,想要提升命的尺度,还有一些选择尺度包括心理性因素。
阅历的尺度,打开自己的世界,增加阅历,丰富体验,很重要。
觉知的尺度,阅历并不不然会改变一个人,很多人阅历发生巨大变化,但选择尺度并没有真正转变。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 派克有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灵地图》,提到心灵地图的概念,是说人需要外在的地图改变的同时,及时地修正内在的心灵地图。
想象的尺度,它既有遗传因素,也有极为重要的原生家庭因素,比如,在最初的生命时空里,形成的对金钱,时间,空间,关系和身体等因素的原始丈量尺度。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提,苏格拉底说的。
如果一个人不省察自己,那么生命就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成年的你会将早就形成的心灵地图在重演一遍,可是如果我们主动去探索,去有意识的改变呢?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觉知改变自己选择的尺度,去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这里我自己还有一个疑问,比如,我也知道金钱恐惧症的其实是强大恐惧症,知道了最根本是要拓宽我们自己生命的尺度,即主动有意识的去绘制自己的心灵地图,省察自己的人生。但我会想,嫉羡这个概念在了解了它是如此强大的死能量之后,当个人觉察到它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武志红给的答案是,去朝向嫉羡的对立面——感恩。感恩的根本,是一个人深深地体验到自己可以创造好东西并且拥有,自己可以强大,同时也愿意承认有比自己更强大的存在。而这些好东西,实际上是从这些更大的存在那里来的,因此感恩这个善意的“你”的存在,并愿意向这个善意的“你”低头。
再去想,其实这也是依恋。
4.
最后,武志红说的有点深,他说我们每个人婴儿最初在母亲那里形成的依恋,就是这样的感恩。感恩一定要心甘情愿。但是,后来的我们很多的感恩教育,更像是苦情教育。让孩子看到母亲和其他养育者多么苦,多么虚弱,所以你要感恩,这样的感恩有匮乏感,也许这会藏着巨大的嫉羡,而这,可能也是金钱恐惧症的一个重要的源头。
一个家庭,最好先让新妈妈们充分被滋养,这样才有强大的母亲,也才有藏有自动感恩之心的孩子。
到这里之后,这一周的主题“金钱的隐喻”就梳理完了。每当看到武志红专栏里讲到母亲和孩子,我都会格外再留意一些,会去想该怎么做,觉得武志红的观察很深。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条值得主动探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