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观影小感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5-26 11:58:03

前段时间朋友圈有人看了这部电影,配文里流露出了异常的感慨,看的出感受颇深。凑周五晚上得空,我看了这部电影。

影片中故事的背景和反复提到的一些台词让我深受震动,感触良多。

首先,故事反映的背景是,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克服万难艰难办学的历史。

西南联大是怎么来的?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长沙,组成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加以抗战时期,物资缺乏,造成治学条件异常艰难,但重重考验下,师生依然保持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当然这其中后来涌现出不少的大师和各学科专业的泰斗。 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这所不满9年历史的大学,无论在共产党所领导的民主革命中,或者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中,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 “北平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的呼声。时局已如此,处于昆明的西南联大的教师和学生们,就是在在这种环境下坚持治学的。此精神可敬可敬。现在大学比较之下学生幸福太多了。当时学生们除了学习,内心装的更多的是对国运的担忧。彼时危难当头,九州哀嚎,战争下的国家千疮百孔,人民死伤无数,目睹这些悲惨的状况,不少学子选择了弃学从戎,前往一线杀敌。影片中有一段是飞行员的选拔与训练。如果做过飞机感受过飞机的持续颠簸又听过最近川航航班迫降的事情的话,你就知道招一个飞行员和培养一个合格的飞行员有多难了。不仅心理素质超强,还要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随时都要保持冷静和良好的方向感准备面对各种难以预测的状况。而当时是飞行员是开战斗机的,可想而知,这群英雄的飞行员多么伟大。空中作战,生还几率几乎很小的,飞机暴露于空中,敌机一次小小的打击都会是致命的,要么飞机失控,要么是空中引爆,想想画面,真的好悲壮。不得不再一次对当时这些飞行英雄影响表示敬意!

影片还有一个主线是,告诉人们要真实,面对自己的真实。不管是泰戈尔来清华演讲讲到人要真实的片段,还是梅贻琦校长对有文科天赋的实课学生要面对自己的真实的细节,还是职场中张果果面临利益最后选择真实的部分。我们真切感受到,一个人要学会去面对自己的真实,这样才能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尤其是在职场中,有时利益当前,我们可能会被迫做出选择,不论结果如何好,事后回想心里总会感到不踏实。然而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是,我想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但不触碰的心态来看待。

小感于上,欢迎大家交流和评论。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有些地方没怎么看懂,可能还需要再重头来一遍,才能把导演要表达的整体的东西理解得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