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小记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7-12 15:41:03

以前屡次听闻曾国藩,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中,网上拆解的新闻中,别人的评述中,都只觉得这个人是个历史上刻苦的名人,并没有什么可以言说的特殊之处。

当然,曾经读到的东西毕竟都是洞外窥穴,连管中窥豹的一斑都不得见,所有有名气的人统一称之为名人。

后来读了一些闲书,知道名人大多的成名之路,要么书门第,要么穷苦出身,前者自小家门传授诗书礼经样样精通,后者刻苦自学终成一体。他们还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头脑聪颖,出生伊始就与常人迥异。至于他们以后身在哪行何业,则全部看机缘巧合,看他最初选择入了哪门的道。似乎这就是大多数历史名人的成名之路了。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点要提的是,站在政治的风尖浪口的人物往往最难评述,却又最需要评述。

就在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在网上刷新闻的时候,屡次读到提及曾国藩的文章,下面网友的评论则泱泱一片,都倾倒在曾国藩杀人如蚁的讨伐声中。

其实哪个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又能做到绝对的善良呢,没有手段,多半是还没来得及做一些好事,就被别人干掉了。

就像明朝首辅大臣张居正一样,鲜少有人知道,当年同为顾命大臣的张居正为了以后更多的“发言权”,曾联合太监冯保一同设计陷害了同僚高拱。

太监冯保是为了私仇,而张居正与高拱并不算政敌,表面甚至以礼相待,但高拱的存在阻碍了张居正的职业上升。

正好那时候一个叫王大臣的带刀男子在宫中出现,于是两人联手诬陷高拱说刺客是高拱所派。

这一冤案因为当年强大的文官集团的存在并未铸成,但曾经爽朗豪放的高拱却因此案从此一蹶不振,解甲归田。

读到这里,许多人或许要评价张居正如何如何坏了,事实上,此后张居正与冯保继续合作,在冯保掌管内政大权并全力支持张居正的各项政治和经济改革之后,成就了大明朝的富庶十年。

每个想在一方有所建树的政治家,都必定会侵犯到另一方的利益,这似乎已然成为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冯保自身虽是太监,权力很大,但并无大奸,只是贪财恃宠,在其它方面,也不是寻常人可比的。

有一次冯保的栀子冯邦宁酗酒闹事,张居正知会冯保,冯保勃然大怒,下命打了栀子四十大板。当年万历皇帝即位早,冯保同时也是小皇帝的老师,督促皇帝学习,也是十分严厉……

这只是一例,看政治人物,或者仅说看人,第一眼看就像看一缕白光,其实看的并非本质。

透过三棱镜看,才知道还有红蓝绿光。

我也曾疑惑过,人们都说曾国藩这么坏,可是现在谈近代史,他是根本绕不开的人物。

人们谈及魏忠贤的坏,读书听戏,都能说得具体,坏在哪里,也为一切人所共识。可谈到曾国藩,往往都是些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的人在评议,真正的史学家文学家,甚至还津津乐道曾国藩家书,真正的学者,都乐此不疲地称颂他。这对只晓得骂他的网友颇有些讽刺意味。

那么我们所未看见的曾国藩的红蓝绿光究竟在哪里?

在校期间偶然读到一本书,是一本讲历史上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书,读了蛮有意思,也刚好看到曾国藩,于是借了回来。

但也并未因此就想要写他,想写他的欲望在我读完了第一页后产生。

这篇介绍曾国藩的文章名叫《“庸才”曾国藩的励志路》,这个名字勾起了我听说过他的一段回忆——有一次小偷去曾国藩家偷东西,碰巧曾国藩在家里的亭子下背书,小偷便想等曾国藩背完书离开后伺机下手,可小偷等了良久,只等到曾国藩周而复始地背诵着一篇文章,就是记不住,最后小偷被曾国藩给“笨”到了,气得跳出来在曾国藩面前将曾死活记不住的文章一口气背完,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目瞪口呆……

莫非曾国藩真的有这么笨?那这可真是一个励志的典型人物了。

我将文章读下去,才知道,曾国藩还真的很“笨”,不仅笨,还拥有着太多我们寻常人的小缺点,臭毛病……

这些,都将在下一篇的文字里呈现,每写一笔,都会有数不清浮想联翩的事情流过脑海,虚构的,真实的,丰富有趣,有血有肉。

在文字里感受那个时代的跌宕风云,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