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5-09 11:47:05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中兴被制裁板上钉钉,紧接着传闻华为也将被美国司法部调查。

关于“芯片”的事,我真不懂,但是看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堪称佛系的回应,结合最近对自己的一些思考,迫不及待地想写点东西。

——K叔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徐直军在回应华为被查时说:

“有些事情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与其你没法左右,还不如不去理他。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造更好的产品,去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轻松”。

网上有些人对“放下了,反而轻松”这句话,嘲讽为华为式佛系汤,是阿Q精神,是鸵鸟抱头的逃避行为。但我却觉得,这短短几句话,才是华为能够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核心精神。

企业行为,其实也是人的行为,商业江湖里的事,无非也是江湖人之间的事。

而华为的官方回应,对于我们这些社会职场上的年轻个体来说,同样有太多价值。

想说三点,一起思考。

01 决不放弃选择的自由

“有些事情不是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徐直军的第一句话对于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企业做战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环境分析,而环境因素又包括了可控与不可控,就像“被查”这件事,虽然很糟心,很头痛,但在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谁都无法幸免,这属于“不可控”因素。

但是,对于“不可控”事件,很多人会走入一个死胡同,想不通,想不透。“为什么是我?凭什么是我?!”越想越郁闷,越郁闷事情越糟。

反观华为,他们对困境的这种认知是极其克制和理性的。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干脆“放下”,不再做毫无意义的自我焦虑和折磨。

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在面对困境时,却总是反其道而行之。

比如,堵车这件小事。

你昨晚上没睡好,起床晚了半小时,开车出门遇上了大堵车,一看表,还差半个小时就到上班点了,按这个龟速,铁定要迟到了。面对这种状态,你会怎么做?

大多数人的做法是:着急。

一想到迟到还要扣工资,还有可能影响晋升,还有可能……越想越急、越急越气,然后情绪膨胀的越来越大,随时都在爆炸的边缘。为什么那么多的路怒症,就是因为他们在面对“不可控”因素时,不够成熟。

简单说,就是:干着急。

当然,这件事也不能怪我们,几万年前的老祖宗早就把一种基因公式传给了我们:

遇到刺激,即刻反应。

老祖宗部落首领正带着男女老少们采摘呢,突然来了一只猛,这就是最直接的一个刺激,怎么办?即刻反应,打不过跑啊!遇到危险,肾上腺素猛增,拔腿就跑;看到美味,口水直流,张口就吃。

这是人之天性。而面对堵车这种“倒霉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生气、愤怒、着急。

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在面对刺激,作出反应之前,拥有一项最重要的能力:

选择的自由。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说:“在你的回应和外界的刺激之间,有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你有选择的自由。”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面对堵车这件事,着急绝不是唯一选项,你完全可以选择不着急,然后听会儿广播,享受下难得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光,这些都是你的选择的自由和权利。

前段时间我们一家四口和好友一家四口去公园野餐。聊起带孩子这件事,他们一直在说:“太累了,太崩溃了!真后悔,当初干嘛想不开要生二胎呢?”

看,这种说法就是典型的放弃了自己选择的权利,生二胎这件事似乎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你是被逼的。一旦让自己显得无助,在脑子里给自己贴一个“我也没办法”的标签,就会让自己更加焦虑,因为被逼着做一件事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

而我们同样是两个人带两个孩子,每天家里也是鸡飞跳的,但是我们给自己的答案是: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我们爱孩子,而且自信可以带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和成长,同时又希望孩子之间能有陪伴,所以选择生二胎,而不是被逼着生二胎。再往后想,难道这么想,就不会累了吗?哈哈哈,怎么可能?肯定累趴了啊!

累,在这里就是一种刺激,而反应是什么呢?最直接反应就是累到崩溃。

回看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公式,别忘了,刺激和反应之间,我们可以还有选择的自由。

选择让自己崩溃,或者选择让自己快乐,这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回到徐直军的那句话:

被查这件事,就是一个刺激,而多数人的即刻反应,是焦虑,是担忧,是惶惶不可终日。但既然知道这件事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要放弃选择的自由,理智地放弃焦虑,而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02 始终聚焦于影响圈

接着说,什么是重要的事,就是那些影响圈里的事。

这是个人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提出的两个概念:

“影响圈”和“关注圈”。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影响圈,就是那些你可以控制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让自己提高认知,提升技能,可以学习一门课程,这些都是你影响圈的事情。

关注圈,就是那些你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市场不景气,公司要倒闭,老板在生气……这些事情都属于你无法控制的东西,把时间都放在对这些不可控事件的纠结和焦虑上,只能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很喜欢看《欢乐喜剧人》,最开始我只会拖着看一个个正式节目,遇到赛前访谈就一带而过。而最近,我又开始回看第二季,反倒喜欢专门去看那些访谈片段——

一周一个节目,喜剧人们被蹂躏得极其惨烈,赛前访谈里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崩溃、焦虑、不想干了!

但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后来夺冠的小岳岳,岳云鹏,在每一次的采访中,从来不会做类似的抱怨,而是说:

“正在努力”;

“我会努力!”

“作品还需要再打磨”

……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我这才意识到,小岳岳后来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他那看似贱贱的表情背后,一定拥有一颗极其强大的内心。时间紧、任务重,这些压力对于每一个喜剧人来说都存在,但小岳岳却始终将这些压力看作自己前行路上的必然过程,既然逃不开,那就积极面对。

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之前的经历带给他的人生财富。一个河南农村的小伙子,上头5个姐姐,13岁之前一件新衣服都没穿过,14岁就辍学出来打工,干过电焊,当过保安,端过盘子,机缘巧合才入了相声园,从扫地搬桌子干起,因为悟性太低,学得太慢还曾被其他师兄要求“开除”,因为师父郭德纲的一句“就是扫地也要留下来”才得以继续学艺。

在《欢乐喜剧人》夺冠那天,媒体们把岳云鹏叫做“相声阿甘”,而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他回忆那段让无数喜剧人崩溃的日子:

“我曾经也以为相声已死,但我们相声人一直在努力。在《欢乐喜剧人》里,一段相声和四组小品拼冠军,我和孙越(岳云鹏的相声搭档)天天不睡觉琢磨段子,就是想证明,相声还活着,它没死,至少不会死在我们这一辈人手里。”

我想正是因为他那段看似木讷、蠢笨、开窍晚的经历,才铸就了他不被外界干扰,始终笃定地做事,始终聚焦于影响圈的性格。

再看徐直军的后半句话:

“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造更好的产品,去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

这就是华为成为中国企业之光的核心精神——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价值创造之中,聚焦于影响圈中,而不是被那些芜杂的不可控因素乱了方寸。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03 坚决摒弃狭隘的骄傲感

不得不说,任正非老爷子对于行业的判断是极其敏锐的。

早在2012年,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说:

“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

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现在看,美国近期对于中兴的制裁,被任正非一语成谶。

而高端芯片的提前布局,则会让华为面对被查风险时,游刃有余地多。所以,华为在回应被查时的“放下了,就轻松了”,显然更有底气。

近些年,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大,就是“中国已经全面超越美国”。

近期,清华大学的国情研究学院教授胡鞍钢,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目前的科技、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已经超越了美国。”

同样,在我身边也会有很多类似的言论,“中国超过美国,跻身世界第一”。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一定是打心眼里高兴的。国人的自豪感,在这几年来真的越来越强,当然,硬实力摆在那儿毋庸置疑。

但是,是不是真的就超过美国了呢?

从这次的中美贸易战中,便能看到一些端倪。万维钢老师曾经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从另一个角度做了反思,写了一篇文章《美国的中年人》,他讲述了身边的那些美国中年人,完全没有所谓的“油腻感”,即使已经到了50、60岁的退休年纪,依然对世界保有好奇,而不是站在超级大国的光环下,陷入一种狭隘的自豪感。

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结合这篇文章,提出了对于中美贸易战下,很多盲目自信的中国企业或者国人的心态变化:

“从最初的膨胀的自负,到中间一触即跳的轻狂,再到不知所措的自我圆场。缺的是深谋远虑的深沉和成熟的战略思维。”

这并不是所谓的崇洋媚外,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寻找自我成长的可能。

同样,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经常会进入一个盲目妄自菲薄与狭隘自豪骄傲之间来回徘徊的怪圈。

“得道”时,便开始嘚瑟,觉得身上处处是光环,何必再去向外看。

“失道”时,又开始自怨自艾,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挫折面前一击即溃。

这两种状态,会造成同一种结果:

成长停滞。

在《终身成长》那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些在自身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都有一个特质,便是始终抱着成长型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

成长型思维,就意味着,认清自身的差距,然后寻找继续成长的路径,而不是抱着已有的功劳簿,坐吃山空。

看了一篇永图对于“中美贸易战”的采访,他被很多舆论扣了一顶“卖国贼”的帽子,说他一味追求开放贸易,失去了民族气节,有些人甚至提出了,要“脱离世贸组织”。

这种过激的言论不在少数,很大原因是因为类似“中国足够强大”的理论所支撑的。

这不就是又回到了以前清政府“闭关锁国”的老路了吗?“天之上国”的优越感,已经把我们害的够惨了,终于靠着改革开放,重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又要这样“毁于一旦”吗?

龙永图在采访的最后,说得极好:

“我们需要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来不断地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我觉得这才是我们一个正确的态度。如果认为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那么我们就沾沾自喜,那会麻痹我们整个国家的这样一种艰苦奋斗的这样一个斗志。我觉得总书记最近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果没有一种对自己国情的基本的了解,如果没有对自己的能力的基本了解,如果没有对自己和全球在力量对比方面的一个准确的把握,我觉得是不可能产生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的。”

我们复盘一下:

第一,永远捍卫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

第二,永远聚焦于那些正确的影响圈;

第三,永远保持开放。完

《华为被查后的佛系回应,给年轻人的三点启示》by Kris在路上

我是简书作者kris,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拉松跑者

这几年干过的丧心病狂的事有:

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一年大山支教/半年拿到10个500强offer/2个月在职考上了财经类top学校会计学博士/半个月训练完成首个马拉松/1个月瘦了20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