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肉类工业手册

中式火腿加工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397页(6991字)

1.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其优良品质是与金华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的品种、腌制技术分不开的。首先,金华火腿所用的猪种为金华猪,又叫“两头乌”,是我国最名贵的猪种之一。这种猪生长快,脂肪沉积少,皮薄肉嫩,瘦肉多,适于腌制。其次,该产品加工工艺精细、技术精湛。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从选料、腌制、洗晒、发酵、整形、分级保管等方面,均有系统的程序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特别是盐工、做工、刀工等要求十分严格,如用盐量应做到按气温的高低、腿只大小、腿质新鲜程度恰如其分地掌握用量。最后,金华火腿产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也是某些地区难以具备的。

(1)工艺流程

鲜猪肉后腿→修割腿坯→腌制(上盐6~7次)→浸腿→洗腿(2次)→晒腿→整形(若干次)→发酵→落架堆叠→成品

(2)加工工艺

①鲜腿的选择与切割:火腿主要原料是鲜猪后腿,配料是食盐、硝。只有保证鲜腿高质量才可能达到火腿质量高标准。在选料时,对鲜腿重量、皮质、肥膘新鲜度应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重量:鲜腿重量以5~7.5kg为宜,如过大时不易腌透或腌制不均匀;过小肉质太嫩,腌制时失水量大,不易发酵,肉质咸硬,滋味欠佳。

皮薄:腌制火腿的鲜腿皮愈薄愈好;粗皮大腿,腿心瘪薄,有严重红斑者不宜加工火腿;皮的厚度一般以2.5mm以下为宜。皮薄不仅食盐易于渗透,而且肉质可食部分多。

肥膘:肥膘若过厚,盐分不易渗透,容易发生酸败。一般肥膘厚度在2.5cm左右,色要洁白。

腿形:选择细皮小爪、脂肪少、腿心丰满的鲜猪腿。

加工火腿原料切割方法如图2-10-1所示,前后腿均可用来腌制火腿。后腿的切割是先在后起第三腰椎骨节处切断,然后沿大腿骨斜向切下。前腿的切割是前端沿第二颈椎骨节处将颈肉切下,后端从第六条肋骨处切下,修成方形,俗称方腿。切下的鲜猪腿不能立即腌制,必须吊挂在6~10℃通风处冷却12~18h后方能进行整理加工。冷却后的肌肉进入成熟阶段,肉的pH下降,有利于食盐的渗透。

图21-10-1 猪腿的切割图

②鲜腿的修整:金华火腿对外形要求很严格。刚验收的鲜腿粗糙,不呈“竹叶形”,因此,必须初步整形(俗称修割腿坯),再进入腌制工序。整形的目的除使火腿有完善的外观,还对腌后火腿的质量及加速食盐的渗透都有一定的作用。修整时要特别注意不损伤肌肉面,仅露出肌肉表面为限。

先用刀刮去皮面的残毛和污物,使皮面光洁,然后用削骨刀削平耻骨,修整坐骨,斩去脊骨,使肌肉外露,再将周围过多的脂肪及附着肌肉表面的碎肉割去,将鲜猪腿修整成“琵琶形”,腿面平整,如图2-10-2所示。在耻骨下面沿脊椎延长方向的肌肉内部有两条粗大的动脉血管,内积有淤血,而且该处又是大腿肌肉最厚的部位,同时此处肌肉内包有耻骨和大腿骨。因此,在修整时必须注意将血管中瘀血用大拇指挤出,防止腌制时腐败。

图2-10-2 鲜猪腿的修整

③腌制:修腿后即可用食盐和硝石(硝酸盐)进行腌制,腌制是加工火腿的主要工艺过程。根据不同气温适当地控制时间、加盐的数量、翻倒的次数,是加工火腿的技术关键。

腌制火腿的气温对火腿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根据金华地区的气候,11月至次年2月间是加工火腿的最适宜的季节。温度通常在3~8℃,腌制的肉温在4~5℃。

在一般正常气温条件下,金华火腿腌制过程中敷盐与倒堆七次,主要是前三次敷盐,其余四次根据火腿的大小、气温条件及不同部位控制腿上的盐量,每次上盐同时翻倒一次。每次上盐的数量和间隔的时间不同,视当时的气温而定,根据金华火腿厂历年的经验数据,用量为鲜腿重的8%~10%。当气温升高时用盐量增加,若腌房的平均温度在15~18℃时,用盐量可增加到12%以上。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敷在鲜腿表面上的食盐溶化速度加快,流失增多,所以应适当增加盐量;反之,温度降低,食盐溶化得慢,流失得少,溶化后的食盐几乎全部渗透到肌肉内部。此外,腌制时的气温不仅决定加盐量,而且也影响腌制时间,即当温度高时堆叠腌制的时间应适当缩短,否则因食盐渗透过快,加工后的产品含盐量高。腌制时间还受腿的大小、脂肪层的厚薄等影响。如6~10kg的鲜腿,腌制时间为40d左右。

a.第一次上盐(出血水盐):将腿肉面敷一薄层盐,占总用盐量的15%~20%,并在敷盐之际在腰椎骨节、耻骨节以及肌肉厚处敷少许硝酸钠,然后以肉面朝上重复依次堆叠,并在每层之间隔以竹条,如图2-10-3所示。在一般气温下可堆叠12~14层,气温高时少堆叠几层或经12h再敷盐一次。

图2-10-3 腌腿的堆叠方法

这次用盐以少而均匀为合理,因为这时腿肉含水分较多,盐撒多了,难停留,会被水分冲流而落盐,起不到深入渗透的作用。

b.第二次上盐:第一次上盐后经24h进行第二次上盐,也称上大盐,加的数量最多,约占总用盐量的50%,而且腿面的不同部位敷盐层的厚度不同,见图2-10-4,图上的1,2,3各部位敷盐较多,第二次敷盐后堆叠方式与第一次敷盐后堆法相同。这次上盐后肌肉变化比较明显,肌肉组织呈暗红色,特别是经过两天腌制后更为明显。其次肌肉脱水收缩变得坚实,腿呈扁平状,中间肌肉处凹陷,而四周因多脂肪而显得突起而丰满。

图2-10-4 第二次敷盐的重点部位

第二次上盐,一定要在出血水盐的次日,因为鲜肉经过出血水后,已开盐路,这时盐分渗透最快,若误期就易导致变质。

c.第三次上盐:在上大盐后4~5d进行,这次用盐量要根据火腿的大小不同,控制腿面盐层的厚度。若火腿较大,而脂肪层又较厚,则应多加盐量,对小型火腿则只是修补而已,然后重新倒堆,将原来的上层换到底层。

d.第四次上盐:第三次上盐后经5~6d后再进行第四次,用盐量更少,一般只占总用盐量的5%左右,主要看不同的部位腌透程度,这时火腿有的部位已经腌好,仅是三签区域尚未腌透,见图2-10-5,将食盐适当收拢到三签处继续腌制。

图2-10-5 火腿三签部位

鉴别火腿是否腌好或不同部分是否腌透,以手指按压肉面,若按压时有充实坚硬的感觉,说明已腌透,否则虽表面发硬而内部空虚发软,表明尚未腌透,肉面应保存盐层。第四次上盐后堆叠的层数应视气温不同可适当增加,加大压力以增加食盐的渗透。

c.第五、第六次上盐:这两次上盐间隔时间为7d左右,这次敷盐主要视火腿的大小或厚薄不同,肉面敷盐的面积更为明显地集中在三签地方,露出肌肉面积更大些。火腿已大部分腌透,主要在脊椎骨下部的骨肉尚未完全腌透,仍然很松软,应上少许盐。此时火腿的颜色转变成较鲜艳的红色。经过第六次上盐后,腌制时间已近30d,小腿已可挂出洗晒,大腿则进行第七次腌制。

鉴于以上上盐方法,可以总结口诀为:“头盐上滚盐,大盐雪花盐,三盐靠骨头,四盐守签头,五盐六盐保签头”。用盐间隔天数,除上大盐务必按规定为首次用盐的次日外,其它各次应灵活掌握,而不应强求统一。

火腿腌制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鲜腿腌制应按先后顺序排列堆叠,标明日期、只数,不准乱堆乱放;4kg以下的小腿应当单独腌制堆叠,避免与大、中火腿混堆,以便控制盐量,保证质量;如果温度变化较大,要及时翻堆,更换食盐;腌制时要抹盐均匀,腿皮切忌用盐,以防腿皮无光;翻堆时要轻拿轻放,堆叠整齐,防止脱盐。

④洗晒和整形:腌好的火腿要经过浸泡、洗刷、挂晒、印商标、校形等过程。

a.洗晒:鲜腿经腌制后,通过清洗可除去腿面上的污物,便于整形和打皮印,也能使肉中盐分散失一部分,使咸淡适度,有利于酶在正常情况下发生作用。

洗腿前首先应浸泡,将腌好的火腿放入清水池中浸泡一定时间,浸泡的时间视火腿的大小和咸淡而定,如气温在10℃左右,约浸泡10h,浸泡时肉面向下,全部浸没。

浸泡后即可洗刷,将火腿皮面朝上,肉面朝下捏好,然后按顺序,先洗腿爪,依次为皮面、肉面到腿下部,将盐污和油垢洗净,使肌肉表面露出红色。经过初次洗刷的腿,可在水中再浸泡3h,再进行第二次洗刷。

浸泡洗刷完毕,每两只火腿用绳结在一起,挂在晾腿架上晾晒,约经4h,待肉面无水微干后,进行打印商标,再经3~4h,腿皮微干肉面尚软时开始整形。

b.整形:所谓整形就是在晾晒过程中将火腿逐渐校成一定形状。将小腿骨校直,脚爪弯曲,皮面压平,腿心丰满,使火腿外形美观,而且使肌肉经排压后更加紧缩,有利于贮藏时发酵。整形分三步:在火腿部(即腿身),用两手从腿的两侧向腿心挤压,使腿心饱满,成橄榄形;在小腿部,先用木棰敲打膝部,再将小腿插入校骨凳圆孔中,轻轻攀折,使小腿正直,至膝踝部无皱纹为止;在腿爪部,将脚爪加工成镰刀形,整形后继续曝晒,在腿没变硬前接连整形2~3次(每天一次)。腿形固定后,腿重为鲜腿重的85%~90%,腿皮呈黄色或淡黄色,皮下脂肪洁白,肌肉呈紫红色,腿面各处平整,内外坚实,表现油润时可停止曝晒。

⑤发酵:发酵的作用是使火腿达到成熟,因为经腌制后还没有达到特有的芳香气味,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使肉发生变化,才能具有独特芳香气味。

发酵时间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温度越高则所需时间越短。一般时间较长,从阴历3月至8月份完成。在发酵过程中,火腿表面会长出霉菌,过去认为绿色霉菌是有益霉菌,经过发酵使蛋白质、脂肪发酵逐渐分解形成特殊的芳香味,这一变化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代谢物质是十分丰富的。现在认为,霉菌生长只反映了温度、湿度条件及卫生条件,与腌肉的成熟无关,肉的成熟主要是肉中自身所具有的酶起的作用,其真正变化机理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火腿经过5个月左右的发酵期,就可以从火腿架上取下来,进行堆叠,堆高不超过15层,采用肉面向上、皮面向下逐层堆放,并根据气温不同每隔10d左右倒堆一次,在每次倒堆的同时将流出的油脂涂抹在肉面上,这样不仅可防止火腿的过分干燥,而且经常保持肉面油润有光泽。

(3)产品贮藏

火腿可经长期贮藏,一般一年左右气味还可以保持纯正(往往也有哈味),最好不超过一年,贮藏火腿的堆码方法常用堆叠法,约10d翻倒一次,翻倒时要用油脂擦涂火腿肉面,这样不仅保持肉面油润有光泽,同时可防止火腿的过分干缩和损耗;贮藏时还要注意防火、防;以往的贮藏基本上利用天然条件,现正在加强采取冷藏设备、使用真空软包装材料和保鲜剂及微波技术等措施,这样将会大大延长火腿的货架寿命。

(4)产品质量

火腿的质量主要从颜色、气味、咸度、肌肉丰满程度、重量、外形等方面来衡量。从火腿的颜色可以鉴别出加工季节的含盐量。不同季节加工的火腿品质有很大差异,保藏时间也不同。冬季加工的品质最佳,早冬和春季则次之。

气味是鉴别火腿品质的主要指标,通常以竹签插入火腿的三个肉厚部位的关节处,嗅其香气程度来确定火腿的品级。

金华火腿三签部位如图2-10-5。打签后随手封闭签孔,以免深部污染,打签时如发现某处腐败,应立即换签。用过的签应用碱水煮沸消毒。

(5)产品开发

在我国,肉制品发酵剂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尤其金华火腿生产中微生物发酵作用更加必不可少。金华火腿属于多种微生物发酵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形成独特的外观,并通过分泌的蛋白酶、脂酶的作用产生特殊的风味;其中的霉菌是好氧菌,可在生长中消耗O2,抑制其它好氧腐败菌的生长。

金华火腿发酵中涉及的微生物并非人为接种的,而是直接来自于环境;整个生产需经2~3个月的晾挂自然发酵过程。虽然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也曾总结出“油花(绿色霉菌)是火腿干湿、咸淡适中的标志,而水花(黄色霉菌)是晒腿不足,肉湿易腐的标志”这样一些实践经验;但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工艺所存在的生产周期长,质量波动大,脂肪氧化严重,外观不理想以及可能存在的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对金华火腿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方面有许多工作有待于我们去做,如对金华火腿的主要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及病理、毒理研究,分离筛选出适宜菌种制成发酵剂,从而对金华火腿进行有效的人工发酵,以提高金华火腿这一传统名特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要。

2.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产于云南省宣威县,距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宣威火腿就已闻名。宣威火腿的特点是腿肥大,形如琵琶,故有“琵琶腿”之称,其香味浓郁,回味香甜。

(1)工艺流程

选料→修整→腌制→发酵→堆放

(2)加上工艺

①选料:选用云南乌蒙山至金沙江一带出产的乌金猪的鲜腿为原料。原料腿要求新鲜、干净,且皮薄、腿心饱满,无淤血和伤残斑疤。

②修整:鲜腿修整与火腿成品的外形和质量密切相关。修腿时应去掉血污,挤出血管中的残血,刮净残毛,边缘修割整齐,成为火腿的坯形。

③腌制:一般采用干腌法腌制,选用云南省一平浪精盐和黑井筒盐为腌制用盐,用量为鲜腿重量的7%。腌制前将盐磨细,分三次将盐涂擦在腿肉和腿皮上,每次用盐量分别为鲜腿重的2.5%、3.0%和1.5%。在第一次用盐间隔24h后再第二次上盐,三天后再上盐一次。涂擦时先擦脚爪和后腿部位,然后擦腿皮,最后擦腿肉面,使其盐分能均匀地分散于腿中。一般腌制时间为15~20c1。

④发酵:经腌制后的猪腿于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一步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使其腿中营养成分发生分解,产生更多的风味物质。发酵时要求场地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挂腿时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不发生接触,以利于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并促进发酵,最终达到发酵的目的。

发酵后的火腿即为成品,宣威火腿的成品率为76%左右。

⑤堆放:火腿发酵完毕,即可从悬挂架上取下,并按大、中、小火腿堆叠在腿床上,一般堆叠不超过15只。大腿堆叠时腿肉向上,腿皮向下,然后每隔5~7d上下翻堆,同时,检查火腿的品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