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这一点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1-05 20:24:57

《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这一点》by 爱心365终身义工Peter

001

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在菜市场旁边,经常会看到一个卖神奇膏药的地方聚满了人。

有一次我也图个热闹,凑过去看看,听到有个阿姨问:“这是什么药呀?”旁边人回答:“我也不知道,就看到这边人很多,我就过来看看。”阿姨问:“你们有没有买呀?”旁边人回答:“没买呢,先看看,一会就走了。”

看了一些人走了后,又迎上来一批人,他们的问题和眼神跟刚刚那个阿姨差不多,买的没几个。

刚出来工作,那时还在做工程项目,项目部经常喊着去吃夜宵、唱歌、看电影,项目部的人基本上都是集体出行,有几个小年轻每次出去的时候有点不情愿,老是说:“这隔三差五出去嗨,有点hold不住呀。”但每次都出去了,回来也比较晚。

我那时刚在网上做了演讲直播,白天画图,晚上做分享,实在没时间跟他们一起去嗨皮,被他们说成不合群,我也是没有办法,我大部分时候都是推脱:“下次,下次。”

无论是那个看膏药的阿姨,还是那些项目部的同事,其实我们很喜欢随大流。

《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这一点》by 爱心365终身义工Peter

002

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不知道,这5个人都是托儿。

阿希让大家做个判断:卡片上4条线段,哪2条一样长?

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但5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一大串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工作半年后从项目部辞职,来到上海做培训,每次做研讨会,老师讲得精彩的地方,我们员工肯定是作为最先鼓掌的那一批,然后掌声雷动。

有一次在南京开课,学员因为四星级酒店的住宿配置比较差,第二天有人就在课前闹腾,然后就有一批人吵着退房,后来我们就换了附近的五星级酒店给学员住宿。

我们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习惯依附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失误真伪的能力。

《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这一点》by 爱心365终身义工Peter

003

之前还是学生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书名叫《乌合之众》,书中提出一个观点:个人大多数是聪明的、理性的、冷静的,一旦陷入群体或成为群体的一部分,就容易变得迷信、盲从、愚蠢和暴力。

几个月前的罗一笑事件,在朋友圈沸沸扬扬,起初大家看到文章后,纷纷升起了慈悲心,转发朋友圈,或者还转发微信群;紧接着第二天的新闻出来后,大家纷纷把矛头指向了罗尔,齐声喊道:“罗尔,你欺骗了大家的善心。”

又有一阵,凤姐凭着她一篇公众号文章成功洗白,成为了励志典范。

凤姐凭着非主流成为网络红人,当时面对的几乎都是批评,指责,有人甚至点评:不要脸。当凤姐励志文章一出之后,很多人又是转发,又是打赏,又以同情赞许的眼光,对凤姐说:凤姐今天能够混出来,她配得上。

借用央视陈虻的一句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么?”

失去坐标系的我们,无论谁站出来讲话,只要足够响亮,我们基本都会同意。

正如评论家曹林说:“当下横插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

《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这一点》by 爱心365终身义工Peter

004

吴京新电影《战狼2》票房达到40亿之后,面对九寨沟地震事件捐了自己的一小部分钱,就有网友抨击:吴京你赚了这么多,怎么不捐出一个亿啊?

没想到消息一出,很多人点赞,接下来就看到朋友圈转发这样的文章,同时听到一些朋友也在批评和指责吴京:“有钱人都这样,国家有难,都退居二三线,拍爱国片、抗灾啊,都是炒作。”

有网友回复:你捐100块了吗,你去过灾区吗,你付出了吗?看到这样的评语,岂不快哉,赶紧点赞。

乔任梁事件当时也被闹得沸沸扬扬,他的几个好友因为没有关注和评论纷纷掉到了口水战中,深受指责,没有还口的余地,大家拍手叫好。

乔任梁在活着时感叹:“每天看着这么多人骂我,诬陷我,想着干脆死了算了。”于是,娱乐圈又失去了一个好演员。

作为一个自媒体的写手,当阅读量和影响力上来后,首先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能扛得住被骂的能力,佛家叫:忍辱心。

在无锡听过香海禅寺住持贤宗法师的分享:“一个人名气和财富越多,势必忍辱心就越强。”

再次追问:你有自己看待事物的坐标系么?如果面对一件事情,不能明确判断,那就请:不要轻易妄下结论;不要轻易急着站队;不要轻易评价他人和被别人的评论左右。

《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这一点》by 爱心365终身义工Peter

005

刚毕业那一年,我大致看明白了工程这一行的发展和未来,觉得继续待下去也没有一条出路,于是面对着重重压力跳出来做培训。

刚做市场的半年,面对的都是不理解——父母不理解、亲人不理解、朋友不理解,包括同事有时还取笑我。我这个人就是执着,知道什么东西不想要,就猛着劲做培训。

后来开始深耕英语,一个恰当的机缘,我做起了留学培训,做了讲师。做英语讲师半年后,听到的基本都是:“看来你的坚持是对的。”“还好你跳出来早,不然就难了。”“你小子一根筋,我真得学学......”

就这样,一直沿着自己的想法在走,到今年开始自媒体写作。

《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这一点》by 爱心365终身义工Peter

006

1998年,香港廉政公署公招首席调查主任,43岁的蔡双雄参加了这次选拔考试,最后一道题把他难住了。题目是这样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道题20分,什么概念,答不出就得回家。蔡双雄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有想出来,最后不得不在试卷上写上:我想不起他采取过什么措施,我不会答。

两周后,结果公布:只有蔡双雄入选。

原来,李世民没有采取过任何环境保护措施,这道题,只是考验应试者的诚信度。

当我们有自己的坐标系时,才会有坚定的信念和常人难及的远见。

我们常常因为个人利益和偏见,影响了自己的判断、亦或左右别人的观点。有时,我们可以停下5分钟认真思考,等到拥有足够的证据和事实,再做结论也不迟。

在这个信息、思想、留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都有自己的坐标系。

分享到: